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下面为1978~1989年全国三类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社会商品零售总额所占比重及个体工商从业人员表。表中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颇具成效
C.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D.摆脱了传统经济模式的束
2020-01-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的有关数据编制的。该表反映出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A.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已建立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还没有启动
D.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低于农村
2019-01-30更新 | 1671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西桂林市第一中学2017-2018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3 . 1978年-197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B.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
C.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2018-07-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沛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考高一历史试卷
4 . 下图为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是因为
A.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B.世贸组织对华贸易的促进
C.经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D.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加快
2021-07-23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桂林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表中国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
年份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商、饮、服务业
198229.2874.925.389.5817.01
198823.28773.5295.58372.55623.23

表中的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A.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一体化逐步实现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建立D.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2018-06-09更新 | 7818次组卷 | 94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文)试题
6 . 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粮食产量统计图,对图中粮食产量数据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A.社会制度变化促进粮食持续增产
B.多维因素共振引发粮食产量变化
C.阶级斗争并未影响农业生产领域
D.生产关系调整顺应现代农业趋势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4.5
1958~1962年4.3
1963~1965年11.1
1966~1970年3.9
1971~1975年4.0
1976~1980年5.1
1981~1985年8.1

材料二: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三: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其举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一些人抨击罗斯福的依据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8 . 下表为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增长率(依据龚关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中有关数据编制)。该表反映出
区域收入消费水平
农村17.6%(家庭收入)8%
城市8.0%(职工货币工资)4.5%

A.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超过城市
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C.废除农业税增加了农民收入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缓慢
9 . 下图是“市场”一词在历届中共三中全会报告中出现的频率统计,其中第一次出现高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已建立
D.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0 . 下图为1959~1994年某市百货零售网点数量统计示意图。其中1987~1994年百货零售网点数量急剧增加主要源于

A.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
B.经济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C.成功加入WTO的刺激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2019-06-29更新 | 270次组卷 | 17卷引用: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A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