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2016年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在我国各地区各行业全面推开,实现了货物和服务行业增值税全覆盖。2017年以来,增值税率由原来的17%、13%两档下调至13%、9%;并努力完善退税制度,降低企业退税难度。由此可知,我国增值税改革(       

A.扩大了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B.助力了产业结构升级与企业创新
C.加快了国有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D.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2023-12-16更新 | 270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都市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农民不离本土,变农村为微小城市或准城市,其趋向则是连成规模,成为正式都市或者成为某个城市的部分。这里居民生活的条件、方式已与多数城市居民相同,其物质消费可以用超前、丰裕来形容。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民增收B.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劳动力转移D.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3 . 1980年,重庆市提出并推行“商业四放开”“工业五自主”措施,即让国有商业企业在经营、价格、分配、用工上有自主权,国营工矿交通企业在生产经营、产品定价、劳动用工、内部分配、技术改造上实行自主。这些举措(       
A.开启重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B.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向
C.有利于调整优化国民经济结构D.适应城市改革全面推进的形势
4 . 下表是1993-2008年中国四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这反映出我国(     
时间主要内容
1993年重点放在工业部门,对政府的工业管理体制做了大胆探索。
1998年将国务院40个部门减少到29个,一些原来直接管理工业的部门退出政府序列。
2003年大力减少行政审批和微观管理事务的要求;成立了银监会和调整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体制;组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008年积极探索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管理体制。
A.强化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B.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
C.改革开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D.初步确立新型政企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以来我国三大产业发展情况

材料二   自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重点行业产能集中度提高,以造纸行业为例,和2007年相比,全国造纸行业的产品产量增加了61%,企业数量减少了24%,单个企业平均产量提高了113%,同时单位产品的排污量在大幅下降。此外,医药制造。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信息化学品制造等六大类高技术制造业企业数量增长20%~60%;采矿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与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企业数量减少34%~93%。

——摘编自李莹《持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2年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八大以来,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意义。
6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农村经历了一场巨大的“承包运动”,个人首创精神带来了农业生产的大幅度增长。关于这场“承包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A.体现了传统平均主义色彩B.改变了我国土地所有制的形式
C.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D.成为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举措
7 . 2016年,有学者调查湖北武汉郊区的农民家庭,结果显示∶约2/3的农户选择将承包地外租或被征用,其中10.41%的农户将土地出租给别人从事农家乐、办工厂等非农活动。这折射出当代中国(     
A.城市化进程加快B.城乡差距的缩小
C.土地所有制变革D.产业结构的变化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上海解放后,投机商囤积粮食,棉花、布匹和油料,扰乱市场秩序。从1949623日到730日,上海物价上涨了一倍多,并影响到整个华东、华北和华南等地。党中央决定依靠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再打一场“米棉之战”。1115日至30日,从东北地区每日调运1000万吨粮食进入关内,上海、天津、北京、武汉、广州、西安,南京等大中城市也都调集了大批的粮食、棉花、布匹和油料。1125日,中央政府一声令下,全国各大城市一齐行动,大量物资像潮水一样涌入市场。投机商们措手不及,竞相抛售存货,愈抛愈贱,愈想抛愈难以脱手。从19503月开始,全国物价逐步回落,一举结束了物价猛烈上涨、市场混乱的局面。

——摘编自《共和国的经济战争—米棉之战》

材料二   中国农村改革发端于1978年末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随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在短短几年时间就扩展至全国。19821986年,连续发布了5个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农村创造的经验,排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1985年,国家将粮棉油蔬菜等主要农副产品的统购统派制度逐步改革为以计划为主与市场调节为辅的制度。同时,政府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科学育种,农业产量逐年提高。政府还对农产品大幅度提价,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1991年的708.6元,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76万吨增长到1991年的43529万吨。

——摘编自万宝瑞《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特点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取得“米棉之战”胜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举措,并分析其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根据地,是人民抗日武装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面对1941年以后的严峻形势,各根据地军民按照中共中央的部署,在农村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改善农民的生活,调动其生产和抗日积极性;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富农和地主的利益,联合其共同抗日。

中国改革开放事业从20世纪70年代末起步,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和肥西县成为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的策源地。根据邓小平的讲话精神,中共中央于1980年召开座谈会,形成《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纪要。随着文件精神的贯彻执行,以“双包”著称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向前发展,到1982年6月,全国实行这一制度的生产队达到71.9%。

——摘编自杨凤城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政治意义。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农村改革的特点,并说明这场改革取得成功的原因。
10 . 20世纪80年代初,一些地方的供销社售货员因自身职业的优越感,对顾客态度十分蛮横,甚至很多供销社挂起了“不许打骂顾客”的标牌。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影响B.改革初期制度不够完善
C.供销社售货员素质偏低D.市场经济体制刚刚起步
2022-04-28更新 | 305次组卷 | 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