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
A.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C.内地——沿海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D.经济特区——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
2021-10-22更新 | 117次组卷 | 28卷引用:河北省正定中学2009—2010学年第二学期高一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2 . 《谷牧回忆录》记载:“会议期间,时任江苏省省长的顾秀莲同志赶来北京,经她提议并报请国务院领导同意,增列江苏的南通和连云港。”该会议直接推动了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B.沿海地区的进一步开放
C.沿海经济开放区的设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3 .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顺序是
①加入WTO   ②开放浦东   ③建立特区   ④建立沿海开放城市
A.②③④①B.①②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④①②
4 . 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边陲小镇,迅速崛起为一座现代化大都市,这主要得益于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B.一五计划C.邓小平的南方谈话D.改革开放
2020-04-21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A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经济特区的有利因素包括
①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②这些地区开放较早且华侨多
③全党全国工作重心转移   ④基础较好,思想相对开放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2020-04-21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4月线上考试历史试题(A部)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放后的深圳,1984年共与客商签订885个项目,协议投资额达51亿港元,其中中外合资合营的投资额占总投资额的90.3%。与此同时,深圳人口激增,到1983年底就从原来的2万增至30万,蔬菜供应空前紧张。当时国家统一定价青菜0.05元/斤,深圳种菜成本是0.3元/斤。后来开放市场,让市场决定菜价,菜价飙升至1.2元/斤,后稳定在0.4元/斤。

——摘编自《深圳口述史》


(1)结合所学,写出除深圳外的经济特区二例。根据材料一,概括深圳经济特区的建设经验。

材料二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


(2)概括材料二的核心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改革”和“开放”两个方面说明“南方谈话”带来的深刻变化。
7 . 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行示范区的意见》中指出: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已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动力、活力、创新力的国际化创新型城市。下列关于经济特区的特色说法正确的是
①建设上以吸收利用外资为主   ②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调控下,以市场调节为主
③拥有完全的经济管理权限   ④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8 . 1990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时指出: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据此,中央采取的重大举措是
A.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开放上海为沿海开放城市
C.建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
D.在长江三角洲开辟经济开放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手工业和商业十分繁荣。北方少数民族政权的建立,使得陆上“丝绸之路”受阻,统治者致力于开辟海上通道,对海外贸易奉行积极政策,“市舶之利最厚……所得动以百万计”。广州、泉州、明州等地所造船舶名闻四方,指南针在航海活动中得以应用,以致宋代商船足迹远达中东、北非。因此,宋代海外贸易非常繁荣,成为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途径。

——据李金明《中国古代海外贸易史》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材料二:明太祖立国之初,在东部沿海地区面临着倭寇不断骚扰,劫掠沿海山东、直隶、浙东、福建郡邑的局面。加之元末农民起义的残部,如张士诚等的余党亦遁入海岛,与倭寇相勾结,“出没海上,焚民居,掠货财。北自辽海、山东、南抵闽、浙、东粤,滨海之区,无岁不被其害”。为了维护刚建立的明王朝,明太祖不得不实行海禁,规定“片板不许入海”。

——摘编自李金明《论明初的海禁与朝贡贸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并评价这一政策。

材料三: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锁国。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当然,像中国这样大的国家搞建设,不靠自己不行,主要靠自己,这叫自力更生。但是,在坚持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外开放,吸收外国的资金和技术来帮助我们发展。

——《邓小平文选》


(3)根据材料三,说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举例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是如何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

10 . “‘假如东莞堵车,世界都会缺货。’30年前,中国人睁大了眼睛,惊喜地望着国门外陌生的世界,心中震惊着与世界的巨大落差;如今,中国人睁大眼睛,不再有焦虑和惊诧,而是从容地观察着国内国际的市场,捕捉着财富的机会和给生活带来快乐的物质。”对此最为合理的解释是
A.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B.中国人用更开放的思维拥抱世界
C.中国成为世界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
D.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舞台的中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