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年画《工地上的实习生》。对其解读最合理的是
A.体现了新中国和谐的工农关系B.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全面实现
C.展现了工人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D.反映了“大跃进”下的狂热氛围
2 . 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被喻成“一体两翼”:向社会主义过渡好比一只展翅高飞的大鸟,实现工业化是它的主体,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则分别是大鸟的两个翅膀。对“总路线”解读正确的有
①表明国家有计划地发展社会经济
②基于国内外形势变化而提出
③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协调
④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1-09-18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2022届高三9月基础测试历史试题
3 . 1955 年 3 月,天津制表业的工人们在缺少资金设备、没有图纸资料的情况下,奋战数月,研制出第一块国产手表,用智慧的双手结束了“中国只能修表,不能造表”的历史。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国产手表是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的直接成果
B.“能造表”表明新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
C.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弱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突出特点
D.“一五”计划期间工人积极开展劳动竞赛运动
2020-12-03更新 | 148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下图为中国1955—1965年农业总产值指数变化柱状图。以下解读中,正确的有

①总体:这一时期农业虽然经历曲折但总体仍有发展
②1955—1958年:土地改革陆续完成推动了农业发展
③1958—1961年: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农民的积极性
④1961—1965年: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了成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下是1952—1957年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比较表。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钢:万吨电力:亿千瓦时石油:万吨粮食:亿吨棉花:万担
195213572.6441.639130.4
1957535193.41461.95164
增长率396.3%266.3%331.8%119%125.8%

A.“一五”计划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B.优先发展重工业效果突出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业发展
D.大跃进对各项指标的修正
6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2019-06-23更新 | 481次组卷 | 63卷引用:浙江省山水联盟2021届高三4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