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复工的国营企业通过劳动竞赛,工人的劳动热情不断增强,纷纷要求自动延长工作时间或周末义务加班,以增产支援前线。工人的竞赛增加了产量,降低了成本,推动了国营经济的发展。以国营上海电机厂为例,19491952年,该厂劳动生产率提高带来的效益折合人民币(新币)依次为6213元、14115.8元、15140元、2672.2元。如果以1949年劳动生产率增长倍数为1,则19491952年逐年增长倍数依次为12.282.444.30。产品成本降幅明显,1952年相比1951年降低幅度为23.79%。产品总产值增长猛烈,19491952年产品总产值历年分别为9195万元、525.28万元、694.94万元、2449.46万元。

——摘编自刘岸冰《19491956年上海国营工业企业劳动竞赛研究》;游正林《社会主义劳动范式的形成(19491956)——基于对劳动竞赛推进过程的解读》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请以“劳动竞赛”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 . 下表所示为“一五计划基本建设的投资分配情况,下列各项中对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部门资金(亿元)比重(%)
工业248.558.2
农业、水利、林业32.67.6
贸易、银行、物资储备12.83
文化、教育、卫生30.87.2
城市公用事业163.7
其他4.61.1
A.政府投资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B.政府致力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蓬勃开展D.国家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经济体系
3 . 轻重工业比可以很好地反映一国的工业化程度。下表为新中国轻重工业比值的变化,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19521978198519901992199619972000
比例(%)1.820.760.890.970.870.930.960.97

A.新中国轻重工业比例失衡现象更加明显
B.改革开放后的轻工业一直处于优势地位
C.轻重工业比例无法反映中国的工业结构
D.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业化取得了巨大成就
2019-12-05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量考评历史试题
4 . 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B."两弹一星"成果是在②时期取得的
C."文革"使④时期内没有取得任何科技成就
D.杂交水稻是在⑤时期取得的重大成果
2019-06-23更新 | 481次组卷 | 63卷引用:2012-2013学年河南省河南大学附属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探讨地方史与国家大历史之间的联系是历史研究的视角之一。下列对近现代四川地方史事解读正确的是(  )
A.AB.BC.CD.D
2018-01-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安阳市滑县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模拟试题历史(三)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①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
B.②的变化主要原因是日本对华军事侵略
C.③的趋势表明我国基本完成所有制的转变
D.④的产生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