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1954年,中共中央在一份批示中指出;对科技人才必须合理地使用他们以发挥其专长,必须使他们有可能集中精力和时间于科学研究工作;应当解决他们在科学研究工作中缺乏必要的设备、经费和助手的困难和其他困难。这一批示的历史背景是
A.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展B.社会主义改造的推进
C.大规模工业化战略的实施D.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2022-05-26更新 | 302次组卷 | 5卷引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阿合奇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2月,一些华洋杂货批发商囤积钟牌414毛巾,零售价在10天内售涨84%,严重影响了国内民众的生活。为扭转困局,政府加强了对市场的管理,严厉打击、取缔投机活动。19504月,中国百货公司成立,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国营百货零售商店48个,门市部87个;同时各级政府更是号召每一个县都要成立一家百货商店。至1956年,我国公私合营的百货商店已达到2803家,由此,国营商业掌握了大量货源,使军需和民用的物质需求有所保障。

材料二   1992年起、各大超市、大型购物中心等各种新业态陆续出现在中国市场。它们大多采取连锁经营方式,并迅速扩张,逐步蚕食百货商店在中国零售业的市场份额。1998年,286家大型商场总体实现利润22.25亿元,同比往年下降16.93%,1999年,百货商店盈利情况进一步恶化,239家商场有149家利润至现负增长,其中72家亏损近三成。2001年后,我国逐步消除壁垒、扩大商业领域的对外开放。外资企业的大量涌入对于一直萎靡不振的中国百货业来说,也是一剂“治病猛药”,通过与外资企业合资、并购、竞争,中国传统百货商店向现代百货转型的进程被大大缩短,它们利用已有的优势,利润得到稳步提升。

——以上均摘编自马军《我国百货商店发展历程及展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国营百货商店建立和发展的背景,并分析其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推动传统百货商店向现代百货公司转型的主要因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虞、夏到春秋时期,我国农业仍保留了从原始农业脱胎而来的明显印痕,木质耜的广泛使用就是其突出表现。这一时期也是我国考古学上的青铜时代,青铜工具已日益在农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在进入铁器时代以后,未耜仍以变化了的形式继续在农业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用铁铸农器大体始于春秋中期或稍前,到了战国中期,人们把使用铁农具耕作看得如同用瓦锅做饭一样的普通。

——摘编自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时期我国农具的发展轨迹及其意义。

材料二   1   1923年河北盐山县农具一览表

功能、用造种类、明细
耕地和平整土地木把铁柄犁、两行排齿耙、耠子、推耙、锄
播种两齿下种耧、石磙
收割或打场木叉、镰刀、木锨、竹帚、条箩、筛子、簸箕
灌溉水戽、辘轳
收获或运输扁担、木制独轮手推车、木制铁瓦大车、拖车
加工磨、碾子

表2   1958—1981年河北盐山县农具一览表

功能、用途种类、明细
平整土地用农具七寸步犁、双轮双铧犁、机引大中型犁、机引圆盘耙
中耕农具耘锄
播种农具铁制三腿耧、畜拉播种机、机引大型播种机
灌溉用具铁制水车、木龙水车
收获或运输农具胶轮大车、胶轮手推车、双轮小拉车

——摘编自杨学新、任会来《中国农具80余年的变迁研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2与表1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变化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021-02-04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地区2021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农业合作化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握它的发展演变,对于新时期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毛泽东在延安做的报告中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以及破除封建落后的小农经济的问题,毛泽东清楚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农业已经被自给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所影响,严重阻碍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毛泽东明确指出,合作社是目前我们在经济上组织群众的最重要形式。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

——张莹《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及当代价值》

材料二   (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思想,即在我国重工业仍有待发展的情况下,应先实现农业上的合作化,然后才能将大机器普遍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合作化完成了,这就解决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同个体经济之间的大矛盾。”集体化道路打碎了过去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将极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了基本的物质基础。工业化所需的资金、原料、劳动力和市场等显然不能通过对外掠夺进行血腥暴力的原始积累,只能从农业发展上下功夫,使农业的发展服务于工业。

——梁晨晨《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辨析》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城乡差别大、农民贫困,随着我国城市建设和工业的加速发展,城乡差别、农民贫困呈现出扩大趋势,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毛泽东提出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对解决农村问题、缩小城乡差别、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维护农村稳定有着重要意义。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中的农业合作化运动不是单纯为了合作化成立合作社的组织行为,而是要运用农业合作社的生产经营模式来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从而缩短城市和农村的差距,使农民过上生活富足的幸福生活。

——杨雅静《毛泽东农业合作化思想对当代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述毛泽东推进农业合作社的目的。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合作化是如何解决“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个体经济之间的矛盾”。举例说明当时我国农业方面所进行的实践探索及理论成果。
(3)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化思想对于探索中国特色农业发展道路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探索我国特色现代农业道路的启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中国某次院系调整的总方针是“以培养工业建设的干部和师资为重点,发展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整顿和加强综合性大学”。那么此次高等教育调整的背景是
A.新中国土地改革完成B.“一五计划”的全面推行
C.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涨D.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展开
2020-03-2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喀什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歌曲《小燕子》创作于1957年,是电影《护士日记》中的一首插曲,歌曲第二段的歌词为:“小燕子,告诉你,今年这里更美丽,我们盖起了大工厂,装上了新机器,欢迎你长期住在这里!”这段材料告诉我们,歌曲的创作背景是
A.“一五”计划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C.“大跃进”
D.人民公社化运动
2019-01-03更新 | 78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卷B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一定要搞好。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在存在有地方民族主义的少数民族中间,则应当同时克服地方民族主义。无论是大汉族主义或者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这是应当克服的一种人民内部的矛盾。”毛泽东此番讲话的背景是
A.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建立之时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以后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朝天圣元年(1023年),因现实需要,官方成立专门的纸币发行れ构“益州交子务”,将交子固定面额,以铁钱作为发行的准备金,规定了每张交子的使用年限为两年或三年宋朝后期为解决财政困难和军费供给不足的问题,大量增印纸币,准备金却不足,同时将交子的使用期限延长至四年,导致纸币贬值、物价高涨,出现严重的恶性通货膨胀,交子甚至贬值为原来的百分之一。

——摘编自郭政《试论宋朝货币政策与通货膨胀〉

材料二 全面内战爆发后,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发行纸币。1948年前八月纸币发行量相当于1937年的47万倍。同时,投机商人纷纷抢购物资,囤积居奇,进行黑市贸易。随之而来的就是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从上海的米价来看,每担大米1月份值法币150万元,5月份值580万元,8月份值6500万元。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史1919~1949》

材料三 新中国面临一个经济上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财政困难,物价飞涨。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到1950年,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为了从根本上稳定物价,政务院通过采取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朝出现物价飞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物价飞涨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稳定物价的措施,并简析稳定物价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统治者为维护“根本之地”,对东北地区实行全面封禁的政策,封禁下的东北行政 组织与军事组织合二为一,社会处于清政府严密的军事控制之下。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从增加财政收入和抵御沙俄侵略的需要出发,对东北的封禁逐渐松弛。由此,内地人口大量迁入,耕地迅速增加。1861年,牛庄(营口)开港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开始向东北渗透,东北粮食生产迅速被纳入世界市场中。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资本竞相进入东北,设厂开矿。东北传统手工业逐渐采用新工艺和新设备,近代产业开始形成。随着粮豆贸易的发展,工业的勃兴,东北金融资本和商业资本也日趋活跃。

——摘编自咚冬 《中国东北史》等

材料二 建国初期,东北地区成为国家重点建设的工业基地。“一五”期间,全国共安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其中东北地区占56项,占全部投资总额的37.3%。此外国家调集了10余万转业官兵、荣复军人进入垦区,同时,从山东、北京等省、市组织了10万多支边青年以及数以万计的随迁家属,开垦“北大荒”。东北初步改变了伪满时期殖民地战争基地的军事工业结构,转向了面向全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轨道,加强了技术更新,强化了基础原材料工业和机器制造业,东北地区工业化的起飞为以后的区域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基础。

——摘编自吴祖鲤《论东北地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清朝时期东北地区社会经济发生的主要变化,并分 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大力发展东北的意义。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

劳动分工“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农产培育“种谷必条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蒇……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工具技术牛耕、铁农具、曲辕犁、选种和育秧、测知节气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

19世纪60年代,浙江地区:“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据《南浔志》卷31
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顺德县志》1853

材料三1949-1987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分别说明图中A、B两个产量波峰区出现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