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劫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口号是一种文化符号,传达出不同的历史内涵。解读下表新中国成立以来流行口号的变化,其体现了我国
A.主流思想深受国际环境影响B.不同历史时期工作重心历经多次变化
C.改革开放在曲折中不断前进D.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发展
2 . 1957-1978年,中国能源消耗量增长了6倍多,从9644万吨增加到57144万吨。但每吨能源生产的国民收入却是下降的,从942元下降到527元,减少了44%,这说明
A.计划经济体制有优势
B.经济建设全面衰退
C.阶级斗争破坏建设
D.国民经济发展代价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9年在第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兼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李富春报告:“1959年工农业总产值计划为2970亿元,比1958年的2050亿元增长40%,即增加820亿元。其中,工业和手工业产值计划为1650亿元,比1958年的1170亿元增长41%;农业总产值计划为1220亿元,比1958年的880亿元增长39%。”这体现了
A.党实行工业和农业同时并举的方针
B.经济发展状况良好
C.工农业协调发展
D.我国经济建设受“左”倾思想影响严重
4 .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是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其中“不折腾”是吸取了建国以来哪些历史事件的教训
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②“大跃进”运动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面为1953-2012年中国GDP增长率的波动曲线。整体看来,新中国各时期的GDP增长主要是因为
A.政策驱动
B.投资拉动
C.内需刺激
D.市场调节
2017-11-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安康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73年秋,中共安徽省委决定,把集体无法播种的土地借给社员种麦、种菜。在借地的基础上,有些地方实行包产到组,有的搞了包产到户。这
A.表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
C.改变了农村的人民公社体制
D.系统纠正了农村的左倾错误
7 . 1975年7月17日,党中央转发国务院《关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情况的报告》,指出,3个月以来,“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一个月比一个月好”。全国工业总产值增长15% ,全国农业总产值比1974 年增长4.6 %。出现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粉碎了林彪集团B.国家工业政策的推动
C.邓小平大力整顿D.人们建设国家的热情
8 . 1975年,邓小平提出:落后国家要赶上先进国家,必须引进先进技术,为了扩大引进,就要扩大出口,出口产品要从农副产品进一步扩大到工矿产品,引进技术,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如补偿贸易等。这反映了                                        
①邓小平已找到了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好办法;
②国际关系的变化为中国发展提供了一些条件;
③邓小平全面整顿的思想包括了对外积极交流的思想;
④文革后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对外开放的政策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2010-05-25更新 | 5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山西康杰中学高三5月第四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