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劫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生产能力,中国出口商品一直以初级产品为主,到1957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仍高达636%,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比仅为364%,而且其中将近3/4是轻纺工业产品。中国进口商品则以成套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原料等生产资料为主,“一五”期间其进口额占中国总进口的比重始终处于916%以上。据统计,1950年,私营企业承担的进出口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335%,之后随着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非国营企业逐渐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中退出,到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全部由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由于冷战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敌对、孤立甚至封锁禁运政策,我国内地贸易的市场主要是中国港澳地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与部分西欧国家(英国、法国、瑞士等)也有小规模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195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8~197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カ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佶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二



(1)据材料一概括中共八大的经济发展主张;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别分析1957—1960年、1966—1971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从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得到的启示。
2021-04-25更新 | 101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改革开放前后,农业农村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1949—1978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示意图:


——据蔡继明、刘澜飙《中国三大阶层的收入分配》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表


——据《2004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其基本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可能调整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技术上和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和正常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险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

材料二   有人害了右倾保守的毛病,像蜗牛一样爬行得很慢,他们不了解农业合作化,以后我们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跃进”……他们把正确的跃进看成“冒进”。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中共八大提出了怎样的经济发展主张
(2)依据材料二内容,中共八大的经济方针有没有得到贯彻?为什么?
(3)根据材料三,1957—1960年、1966—1971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下滑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综合上述信息归纳,我国在经济建设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1953~1957年1958~1962年1963~1965年1966~1970年1971~1975年1976~1980年1981~1985年
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年份
国有及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6.5%39.1%17.9%18.5%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8~1962年,1966~1970年两次农业总产值下降的共同原因。总结这两个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列举此时期我国主要经济建设成就。
(3)根据材料三,分析与1978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997年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4)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宏伟历程,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怎样的转型?你认为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有哪些主要经验值得借鉴?
2019-05-17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辽宁省鞍山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56~1976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二1958年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图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指的是哪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给我国经济造成哪些危害?

(2)为纠正材料一、二在实践中的错误中共中央采取了什么方针?

(3)材料三变化趋势图中1966年和1971年经济指标大幅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2018-05-18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东山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

材料二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故有社稷者而不能爱民,不能利民,而求民之亲爱己,不可得也。

(《荀子》)

(1)材料一、二分别体现了道家和儒家的什么思想?简述道家和儒家产生的时代背景。

材料三1952—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2)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四: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的本身――会使我们由后退转而前进所需的努力陷于瘫痪的那种无名的、没有道理的、毫无根据的害怕。……我们不能只要有所得,也要有所贡献;我们要前进,我们就必须像一支有训练而忠诚的军队那样,为了共同的纪律而乐于有所牺牲,因为没有这样的纪律就不可能前进,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领导。

――罗斯福总统的首次就职演说

材料五:里根当选之后(1981年),雄心勃勃,表示要实行少政府(干预)、少开支、少征税、少福利的政策,对美国经济来一番“引人注目的改变”。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3)从材料四说明罗斯福所强调的“纪律”“实现有效的领导”,胡佛政府采取的政策是。材料五指出里根政府进行了“引人注目的改变”,其表现是什么?90年代,克林顿政府上台后,采取的政策是?

2017-08-1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吴兴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第二学期5月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城市人口总数及城市化率

年份全国总人数(万)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率(%)
18404128127686.7
18434172428256.6
18933367127698.2
19014264541739.8
192044715474210.6
193146884510610.9
193646962528111.2
194954167576510.6

——摘编自李蓓蓓等《中国近代城市化率及城市化分期》

材料二直到1895年为止,上海几乎仍旧是个纯粹经商的城市,因此人口从未超过50万,……尽管1843年至1895年间由于外国人创办的经商机构的结果,人口增加了一倍,但是如果跟l895年以后伴随着市内现代工业发展而造成的人口激增相比,那么早期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美】墨菲《现代中国的钥匙》

材料三围绕工业化建设生产型城市阶段城市化水平(%)

年份城市化水平年份城市化水平年份城市化水平
194910.6195918.4196917.5
195011.2196019.7197017.4
195111.8196119.3197117.3
195212.5196217.3197217.1
195313.3196316.8197317.2
195413.7196418.4197417.2
195513.5196518.0197517.3
195614.6196617.9197617.4
195715.4196717.7197717.6
195816.2196817.6197817.9

(1)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回答近代中国城市化率的发展趋势。并分析1840—1893年我国城市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据材料三和所学,分析1949—1958年我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及相应原因;请指出导致1958—1978年城市化发展缓慢的因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