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恢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下表是中国1949年-1952年工业的产值中各类经济类型的变化表。表格信息表明当时中
A.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初步成效B.工业经济得到较快恢复
C.公有制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D.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2020-05-13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安徽省宣城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表,为解决表格所示的问题,新中国
1950—1953年粮食需求量和产量统计表(以1950年为基数100)
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
粮食需求量100147228350
粮食产量100117128154

A.实行统购统销政策
B.鼓励实施公私合营
C.全面推行土地改革
D.快速完成经济恢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表为1949—1952年中国经济建设支出和国防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数据,表格反映出(     
A.社会制度的过渡B.国家主要任务逐步转变
C.经济体制的转型D.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2022-08-15更新 | 2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读如表.为解决表格所示问题,中国政府
1950-1953年粮食需求量和产量统计表(均以1950年为基数100)
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
粮食需求量100147228350
粮食产量100117128154
A.实行统购统销政策B.加速发展工业建设
C.全面推行土地改革D.实行全民公私合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新中国成立初期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类型的变化(亿元),表格信息表明当时中国( )
年份合计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工业公私合营工业私营工业个体工业
194914037.52.268.332.2
1950191644.172.850.3
195126494.28.0101.260.1
1952343153.813.7105.270.6

A.公有制经济逐步占据主导地位B.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
C.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结果D.新民主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随着时代变迁而演变。下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发展脉络。

时间政策演变基本情况
1949年—1984“一纲一本”政策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生政权将教科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1950年底,我国组建了专业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文革期间,人民教育出版社被解散,统编教材遭到全面禁止,教科书编写权下放至地方和学校;改革开放初期,教育领域拨乱反正,修订全国统编教科书,将教科书“国定制”治理模式进一步细化。
1985年—2000“一纲多本”政策的萌芽阶段为适应社会变迁和教育事业发展,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制十年制和十二年制两版教材,这是“一纲一本”政策调整的重要标志。1986年,教育部设立教材审定委员会,提出有领导、有计划地实现教材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地区需要,各地教育差异性得到尊重;1996年,根据需要,国家教委对教材审定各方面作出详细安排和规定,教科书也从“国定制”变为“审定制”。
2001年至党的十八大“一纲多本”政策的落实阶段在民主开放的政策环境中,我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发生较大变化。
1999年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教育改革进行全方位部署,“一纲多本”在新课改背景下开展;2001年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实行国家基本要求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新课改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努力促进我国教育水平整体提升。
十八大至今“一纲多本”政策的调整阶段十八大以后,党和国家从国家意志的体现和国家事权的彰显角度重视教材建设的价值和意义。20173月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办公室设在教育部;同年9月,中小学部分学科教材统一使用“部编本”;2019年,所有年级全部使用部编教材。“一纲多本”教科书政策的调整扭转了教材发行及使用过程中过于市场化的局面,有利于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育人方向,同时提高了教材质量。

——整理自卢德生、王垚芝《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学教科书政策的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小学教科书政策演变”为主题,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立论有据,语言准确,逻辑清晰。)
2022-10-24更新 | 192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下表所示为1949年年底中国国营经济在若干行业的占比情况。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行业国营经济占比
发电量58%
原煤产量68%
钢产量97%
棉纺产量53%
A.工业化的基础初步奠定B.政府掌握国民经济命脉
C.国民经济得到基本恢复D.生产关系领域完成变革
8 . 下表是1951-1952 年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导致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1951年1952年
经济成分进出口进口出口进出口进口出口
国营83.9%85.3%81.8%93.0%95.0%90.3%
私营16.1%14.7%18.2%7.0%5.0%9.7%
A.国民经济完成恢复工作B.国营外贸占据优势地位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D.国家经济管控力度强化
2023-01-16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五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建国初期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农业的看法,据此可知当时(     
领导人观点
毛泽东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农业搞好了,五亿人口就稳定了
周恩来农业的恢复是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轻工业的原料,输出的产品,现在很大部分都要依靠农业
刘少奇农村也是工业品的市场,工业品不能都拿到国外,必须拿到农村,如果农业不发展,工业的市场就不大

A.中央重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B.国内工业发展面临很大的阻力
C.政府放弃了优先发展重工业主张D.政府注重激发公社生产积极性
10 . 下表为1949—1956年农民货币收入状况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年份项目
全国农民净货币收入(亿元)人均净货币收入(元)
总数指数数量指数
194968.5100.014.9100.0
195087.4127.618.7125.5
1951111.4162.623.6158.4
1952127.9186.726.8179.8
1953153.2223.631.5211.4
1954167.7244.833.9227.5
1955168.9246.633.4224.2
1956194.8284.438.3257.0

——李文《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史(1949—2012)》


根据材料,说明农民货币收入呈现的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2022-05-10更新 | 212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