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恢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1950年3月,人民政府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要求统一全国财政收支,使国家收入中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用于国家的主要开支,以保证财政收支平衡。这一决定
A.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创造条件B.为“一五”计划注入了充裕资金活
C.加速社会主义改造进程D.为发动土地改革提供了财政基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是建国后的一幅宣传画,反映了当时我国
A.延续千年的土地私有制被废除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C.农村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基本完成
2021-09-14更新 | 122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孟泰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代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1948年底,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孟泰回到鞍山炼铁厂担任配管组副组长。当时,配件和材料奇缺,又无处购买。他带领广大工人把日伪时期遗留下来的几个废铁堆翻了个遍,捡了成千上万个零件,建成了著名的“孟泰仓库”,没花国家一分钱。1959年,铁厂因冷却水水量不足而影响高炉正常生产,孟泰经反复思考,提出将高炉循环水管路由并联式改为串联式方案,保证了高炉的正常生产。在苏联政府停止对我国供应大型轧辊,致使鞍钢面临着停产威胁的情况下,孟泰组织500多名技术人员开展了从炼铁、炼钢到铸钢的一条龙厂际协作联合技术攻关,先后解决了十几项技术难题,终于自制成功大型轧辊,填补了我国冶金史上的空白……在鞍钢形成了经久不衰的“孟泰精神”。

——摘编自杨晓陶《孟泰:工业战线的老英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泰精神”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泰为鞍钢发展所做出的历史贡献。
2021-08-23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成立以来,创造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奇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年同历史上的最高水平相比,工业总产值减少一半,其中重工业产值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这一年钢产量仅15.8万吨,减少80%,煤仅3243万吨,减少48%,粮食为11318万吨,减少约25%,棉花为44.4万吨,减少约48%。1949年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产值只占17%。根据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社会委员会”统计,1949年中国人均国民收入27美元,不足整个亚洲平均44美元的2/3,不足印度57美元的一半。

——据王桧林《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的社会变革

农村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据胡绳《中国共产党的70年》整理

材料三   下图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初期从经济困局中逐步恢复的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
(3)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材料三中三个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0年,全国各地工商业根据人民政府“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方针,在各行业成立众多劳资协商会。这些劳资协商会
A.体现新民主主义性质B.是新中国经济基本恢复的标志
C.深受苏联模式的影响D.开启了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6 . 1951年底,除西藏和台湾外,全国范围内货币已经统一,人民币成为我国唯一的合法货币;但在1954年前,沈阳造币厂仍然遵照中国人民银行指示,继续铸造发行了北洋政府时期的袁大头银币。这主要是为了
A.稳定边远地区的金融形势B.支援抗美援朝战争
C.消除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D.遏制城市投机活动
7 . 以下是《人民日报》内容摘录:1952年6月6日,苏南松江县陈永康互助组完成稻田插秧工作,比往年提前了十天到半个月时间……而且还向全国发起了爱国增产竞赛。……县、区领导组织各区农民到陈永康互助组来学习,推广陈永康的插秧经验。这反映出当时
A.个别地区已走上农业合作化道路长B.抗美援朝胜利鼓舞着国人团结奋斗
C.为保卫革命果实农民努力发展生产D.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创新意识
8 .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在解放区,1947年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这两次土地改革
A.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B.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废除了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D.建立了社会主义土地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的困难,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原则,鼓励农民互助合作。1952年,农业互助合作组织迅速发展起来。由此可见,农业互助合作组织的建立
A.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有利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展
C.解决了农民生产分散经营问题D.为完成一五计划奠定坚实基础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侯永禄是一位农民,他坚持写了近60年的日记,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和村民们的生存经历,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以下文字节选于他的日记:

(1952年春节)我花了一万四千元,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还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政府一有号召,群众便积极响应。

(1954年8月12日)农业社召开了建社的报名大会,我带头报名入社。刘永康同志便向我谈了让我担任农业社会计的意见,晚上我便参加了建社委员会的会议。从此,我便开始了建社方面的许多具体工作:先登记各入社户的土地亩数,再评定地的肥瘦等级……

(1982年7月19日)上午,巷东头的饲养室门口,人来人往,吵吵嚷嚷,生产队开始评价分牲口、农具等。经大家一致同意,采用抓阄的方法:这对每个人、每一户都是公平的,分得多少好坏、就看你的运气了。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侯永禄的日记所蕴含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