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恢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85年,我国历史上正式出现以“海关”命名的贸易监管机构。1757年实施粤海关“一口通商”政策,对外商在广州口岸的贸易和生活实施全面严格管制。粤海关监督作为内务府成员和皇帝亲信,既不屑于具体管理对外贸易和关税征收,也缺乏相关管理能力和经验,更多的是关注如何满足皇室、各级官僚及其自身的需要。正因如此,粤海关被称为“天子南库”。

1854年,英、法、美以税务管理委员会的形式攫取江海关管理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条约明确了邀请外国人帮办税务的制度,并从上海一口推广至全国各通商口岸,且其职能拓展至国计民生诸多领域,甚至在外交、军事、工商业等方面。同时,洋关引进了划分高度巢中的垂直管理体制及先进的人事管理、会计、统计、稽查等。

——摘编自谢松《从粤海关“一口通商”到洋关终结的历史“画像”》

材料二   1949年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了海关总署筹备处,邀请全国各关的代表来商讨筹建新中国海关。9月23日,北京举办了全国海关工作座谈会,时任中财委主任陈云同志强调:旧海关变成新海关不要一下子都打碎,要慎重;海关的业务和技术要逐渐改进、修改;旧海关的人员不能全部辞退,要有选择地留用;要搞好新海关人员和旧海关人员之间的团结,制度要逐渐统一。会议结束时,苏联专家也介绍了苏联海关的经验。10月25日,新中国海关总署成立。1951年,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暂行海关法》及新海关税则。

——摘编自余崇懿《从抗日救亡到建设新中国海关》等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中国海关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海关筹建的特点及意义。
2 . 1951年9月,全国第一次互助合作会议召开,会后,各地纷纷响应组织互助组。如在安徽太湖县,1952年全县组织的互助组达6628个,参加的农户有51341户,占总农户的62.5%。各地互助组在建国之初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增长。这说明
A.互助组顺应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热情
B.国民经济已于1952年实现了好转
C.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条件已经成熟
D.太湖县走上了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2021-12-01更新 | 272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韶关市北江中学等九校2022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195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由466亿元增至810亿元,比历史上最高年产值高出20%,同时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物价稳定。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国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主体B.贫穷落后局面得到改变
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基础奠定D.完成了向社会主义过渡
4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文件的关键词有: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这三个关键词都表明
A.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B.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复杂性
C.农业工作处于中心地位D.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
2021-10-22更新 | 578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50-1953年间,中国各地政府就根据《共同纲领》的规定,为城市土地所有权人换发了新政权颁发的《房地产所有证》,并要求“凡土地房屋之买卖、典当、赠予或交换,均应凭土地房屋所有证,并由当事人双方订立契约,由承受人依照本条例缴纳契税”。这种做法
A.有利于农村土地自由流转B.适应了城市经济发展要求
C.是国有制确立的必然产物D.巩固了新生社会主义政权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然而,上海部分拥有大量资产的投机者试图通过银元的投机来阻止人民币进入上海市场流通,并获取如同在中华民国时期的暴利。这件事情引发了上海市政府和中央华东局的关注。1949年6月10日,上海市军管会按照中央部署,由市公安局、警卫旅查封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大楼,取缔了银元投机市场,共抄没黄金3642两、银元39747枚、美元62769元,逮捕200多名银元投机操纵者。

——摘编自刘统《战上海》

材料二   银元之战结束后情况并不妙,投机资本转而大量囤积粮食和纱布。10月15日以来,币值大跌,物价猛涨。11月13日,中央发出“制止物价猛涨”的指示。全国范围内统一调配粮食和纱布等重要物资……银行按约收回贷款,暂停贷款;开征能起收缩银根作用的税收。11月25日,国营贸易公司对粮棉进行抛售。此时“投机商人认定物价还将上涨,不惜高利拆借巨款,继续吃进”。……但他们发现,国营贸易公司源源不断地售出纱布,而且一边抛售,一边降低牌价。为了避免血本无归,投机者只有随行就市抛出入手货物,但他们抛得越多,市场行情跌得越快。上海的纱布价格一天之内下降了一半;政府乘机以极低的价格买进了大量的纱布。

——摘编自朱文轶《上海1949:比战争更宏大的较量》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党和政府组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所采取的措施。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的背景及政治意义。
2021-04-28更新 | 216次组卷 | 1卷引用:学科网2020-2021学年高三大联考-5月大联考历史试题(广东卷)
2021·广东·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950年1月5日,新中国开始发行折实公债。公债发行后,群众踊跃认购。到1950年底,第一期公债共销售97954177分(以米棉等基本生活物资定量折价计算的公债单位),完成了计划的97.95%。这反映了
A.当时全国金融市场紊乱B.新中国人民政府强势推行
C.人民对新政权充满信心D.国民经济实现了全面恢复
2021-04-19更新 | 14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0-2021学年学科网大联考高三3月历史试题(广东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50年代初关于中国农村在实行土地改革以后的发展道路,中共党内发生了一场争论。刘少奇认为不应担忧农村富农经济的发展,那种以为在小农经济基础上把农民组织起来就可以实行社会主义的主张,是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思想,是反动的:毛泽东则担心农民自发走向资本主义,主张通过互助合作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由这场争论可知
A.建国初期中共党内高层分歧严重B.刘少奇的主张违背了社会主义理论
C.中共领导思想观念受传统思想影响D.毛泽东的主张符合新民主主义理论
2021·江苏·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下图是创作于1950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A.展示社会主义社会建成的自豪感B.号召军人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
C.宣传国家开展工业化的方针政策D.鼓舞全国军民保卫祖国团结奋斗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侯永禄是一位农民,他坚持写了近60年的日记,真实地记录了自己和村民们的生存经历,折射出一个家庭、一个村庄、一个民族的命运。以下文字节选于他的日记:

(1952年春节)我花了一万四千元,割了二斤猪肉招待客人,还是多年来的第一次。农民收入一增加,粮食不但够吃,还有了剩余,心劲越大了。政府一有号召,群众便积极响应。

(1954年8月12日)农业社召开了建社的报名大会,我带头报名入社。刘永康同志便向我谈了让我担任农业社会计的意见,晚上我便参加了建社委员会的会议。从此,我便开始了建社方面的许多具体工作:先登记各入社户的土地亩数,再评定地的肥瘦等级……

(1982年7月19日)上午,巷东头的饲养室门口,人来人往,吵吵嚷嚷,生产队开始评价分牲口、农具等。经大家一致同意,采用抓阄的方法:这对每个人、每一户都是公平的,分得多少好坏、就看你的运气了。

提取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侯永禄的日记所蕴含的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