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生产能力,中国出口商品一直以初级产品为主,到1957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仍高达636%,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比仅为364%,而且其中将近3/4是轻纺工业产品。中国进口商品则以成套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原料等生产资料为主,“一五”期间其进口额占中国总进口的比重始终处于916%以上。据统计,1950年,私营企业承担的进出口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335%,之后随着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非国营企业逐渐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中退出,到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全部由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由于冷战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敌对、孤立甚至封锁禁运政策,我国内地贸易的市场主要是中国港澳地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与部分西欧国家(英国、法国、瑞士等)也有小规模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195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8~197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12月,中共中央已开始谋划大规模经济建设问题。214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思想,首次明确提出了编制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设想。会议决定,自1953年起实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立即开始编制五年计划的准备工作。然而,由于旧中国留下的统计资料很不齐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部门都缺乏编制经济发展计划的经验,且苏联帮助中国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短时间内没有确定下来,“一五”计划只能采取边计划、边执行的办法,不断修订、调整、补充。19557月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正式审议批准“一五”计划。

——摘编自《关于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这些你知道吗?》

材料二   1984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国从试点阶段转入以城市为重点的全面经济体制改革阶段。《决定》公布之后,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制定了一系列文件和具体政策,以促进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进行。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制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1984年《决定》出台的国内背景。并简析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的意义。
3 . 1956年北京市政府研究决定,在新街口外打钟庙、东直门门外静安庄、广渠门外关厢等地为各用工单位统一增建30万平方米工人宿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展开B.苏联模式在中国推广
C.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土地改革运动的进行
2021-07-03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茂名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是《人民日报》在19502002年间关于“英模报道”的数量走势分布。


——摘自周晓瑾《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


(1)请选取上图中英模报道量较大的两个时间段,说明导致高峰段出现的相关社会背景。

材料二   下表是《人民日报》不同时段“英模报道”中英模人物行业数据分析图:


——摘自周晓瑾《人民日报〉的“英模报道"研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三个不同时段中英模人物分布最多的行业,并据所学知识对此类报道在不同时段所发挥的社会功能分别加以具体说明。
(3)综合以上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说出影响“英模报道”数量和宣传的重点行业变化的主要因素。
2021-07-1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登记管理制度在服务大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1949年至1952年,企业登记管理工作主要围绕没收官僚资本、清查敌伪财产、扶持指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重新登记发证、协调公私关系、严格规范经营范围、稳定市场物价等方面展开。1953年至1956年,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登记管理方面,采取的措施主要有:对在流通领域中从事粮、棉、油、布等重要行业经营活动的私营企业,停止办理开业登记;对其他一些私营工商业和在整顿中不合格的企业,在登记机关的指导下,进行了关、迁、并、转。1978年以来,企业登记管理工作逐步恢复。2013年12月,《公司法》再次修订,废除了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取消了验资要求和证明。由于放宽了对公司注册资本的限制,国内有的地方出现了“1元公司”和将新注册企业的出资年限设定为100年的现象。

——摘编自施天涛《公司资本制度改革:解读与辨析》等


(1)概括1949-1956年我国私营企业管理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谈谈你从私营企业登记管理制度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2022-04-21更新 | 27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925日,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评选出劳动模范共计464人,其中工业模范208人,农业模范198人,部队模范58人。劳模代表人物主要有太行山农业生产互助组的带头人李顺达,大同煤矿工人马六孩等。1956430日,全国先进生产者会议在北京召开,评选出的先进生产者代表共计4703人,机械制造、建筑、铁路、纺织等行业劳模所占比例较高。先进生产者代表人物主要有孟泰、林巧稚、华罗庚、钱学森等。会议以全体代表名义给全国职工写了一封信——《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的社会主义工业大国》,号召全国职工“要把建设社会主义当作自己的切身事业”   “要和其他阶层的人民团结合作,艰苦奋斗”。全国各行业、各条战线的先进集体代表和先进生产者代表在会议期间欢聚一堂,交流经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蓬勃开展。

——摘编自姚力《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表彰及其社会效应》等


(1)指出1956年全国劳动模范表彰活动的新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概括新中国初期劳模表彰活动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6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正国内国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正向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转变。中国为适应这种新的变化,《论十大关系》不论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提出了一些新的方针。“我们一定爱努力把党内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会主义“国家”。这就是《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方针,这就是毛泽东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指导思想。

——摘编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

材料二   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相关成就简表

工业建设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三倍形成了冶金、采矿、电站、石化等工业设备制造以及飞机、汽车、工程机械制造等十几个基础行业。开发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大港油田,1965年国内石油已全部自给。……
交通运输业1958年到1965年,全国新增铁路里程9000多公里。鹰厦、包兰、兰青、兰新、川黔、黔桂等线通车,福建、宁夏、青海、新疆第一次通车。公路、水运、航空等事业也有较大发展。……
科技196410月,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的研制也取得突破性进展。1965年我国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
教育卫生1957年到1966年,高校与中专毕业生分别比1950年到1956年增长4.9倍和2.4倍。医疗卫生机构大幅增加,全国城乡卫生医疗网基本形成。天花、霍乱、鼠疫等疾病被消灭或得到有效防治。……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6年中国面临的国内外“重大变化”,并概括1956—1966年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开始的“一五”计划拉开了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步伐。为了打破一些帝国主义国家的恶意封锁,把落后的农业大国迅速建设成为可在一定程度上拥有现代化水平的工业经济的新中国,苏联等东欧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此时中国工业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排落实苏联援建的156个大中型工业项目,用先进的生产技术装备和改造重工业,既加强国防建设,又增加各种农副产品和工业品的生产,保证了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摘编自钱津《论新中国的工业化建设》

材料二   1978年以后,党和国家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的成功方案,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科学技术,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在解放生产力的同时,调整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上层建筑。坚持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规避传统工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环境污染与高能耗等问题。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统筹兼顾,处理好工业化建设与其他相关产业之间的重要关系。飞速发展的工业化使中国由一个贫困落后的农业国蜕变为世界工业大国和制造业大国。

——摘编自徐坤、王智《新中国七十年工业化进程中的“中国智慧”》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的特点及原因。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工业化建设的历史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