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五计划”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1952年.重庆开始酝酿制定第一个地方五年计划,随后边实施、边修改。其具体执行情况如表:
总额实际投资7978.93万元
来源国家财政拨款7170万元,地方财政自筹39万元,企业自筹768万元,农场自筹2.2万元。
类别工业建设城市公用事业文教卫生农业建设建筑企业
占比24.95%39.64%31.84%0.9%2.67%

该计划的实施(     
A.兼顾了国家发展战略与地方实际B.建立了重庆较完善的工业体系
C.实现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性发展D.改变了东西部经济失衡的状态
2 . 1955年,上海市委提出“紧缩上海”计划,要求采取“严格限制迁入、积极鼓励迁出”的方针,大量疏散上海人口,其中数十万人被当成“农民”疏散到江浙皖等上海周边地区。上海市委此举意在(     
A.加强城乡间正常联系B.克服严峻的粮食危机
C.保障本地工业化开展D.缓解农村劳动力不足
2023-02-0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一位西方政要来华访问时曾提出问题:为何中国制定的五年规划能一个接一个地完成?得到的答案是:中国的制度设计就是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据此可知,中国的五年规划最能体现出(     
A.中国共产党的高瞻远瞩B.中国经济工业化成为发展目标
C.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2022-12-04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劳动最光荣

材料1950-1955年《人民日报》有关社会主义劳动观的社论、报道标题摘录(部分)

1950年3月23日《翻身农民情绪高、起早搭黑忙积肥》
1950年4月16日《劳动换来光荣》
1950年4月22日《河北满城劳动模范宋洛学当选县府委员》
1951年4月13日《郑州私营华昌营造厂把头残酷剥削工人,郑州市人民法院己依法处理》
1952年4月29日《湖南机械厂工人改进操作方法提高生产率》
1952年5月1日《迎接劳动人民的世纪》
1953年12月20日《李顺达积极宣传总路线并带头出卖余粮》
1954年1月16日《安装机器比参加儿子的婚礼要紧》
1954年2月7日《首都九十二个厂矿完成或超额完成上月计划》
1954年7月4日《劳动是光荣的事情,努力劳动才会有荣辱》
1954年7月17日《向学生家长积极进行劳动光荣的教育》
1955年3月11日《重庆市许多劳动妇女光荣地加入共产党》

根据材料,评述新中国初期《人民日报》对社会主义劳动观的宣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第一个五年计划以苏联援助中国的156个项目为中心,以能源、原材料、机器制造为主,开展经济建设。至1957年,我国实施该计划取得了如图所示的伟大成就。这个计划的显著特点是(     
A.注重市场经济B.多种经济并存C.兼顾城乡差距D.优先发展重工业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3年大事记
1月1日: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13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定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月15日:中共中央公布《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各地开始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3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选举法》。全国各地开展了历史上空前规模的选举运动,登记选民达3亿多人,选出的各级人大代表共450多万人。妇女获得平等的选举权。
4月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基本完成土地改革。3亿无地或少地农民获得7亿亩土地
5月15 日: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经济援助协定”
6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30日:至1954年11 月1日24时,为准备普选,全国统一进行了共和国建立后的第一次人口普查
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破土动工。21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宣布,朝鲜停战后﹐第七舰队不改
变其任务。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朝鲜战争结束
8月10 日:至本日,中国人民解放军4年共剿匪240万,基本平息了大陆匪患
9月25日:中国第一台1.35万千伏安,10万伏特的高压变压器在沈阳变压器厂制成
10月16 日:中共中央决定实行粮食统购统销
11月8日: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问台湾。台湾当局向尼克松提出缔结美台共同防御的建议。
20 日: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面展开。
24 日:政务院发出《关于扫盲标准、扫盲毕业考试等暂行办法的通知》
12月26日:鞍山钢铁公司三大重点工程: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竣工。
31日:周恩来在同印度政府代表团谈话时,提出了国家之间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
12月至1954年5月:中国帮助越南组织实施奠边府战役,促成越南北方的解放

整合材料信息,得出结论并加以阐述。(要求:提取信息准确,史论结合)
2022-08-1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等名校联考联合体2021-2022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国家政策是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时中国的大后方(含川、滇、黔、陕、甘、湘、桂七省)仅有工厂237家,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决定开展以国防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将沿海工业向内地迁移,共计内迁工厂448家,机料7.09万余吨,内迁技工人数1.2万余人。……到了1942年时,渝、川、康、湖、桂、滇、黔等西南地区和西北的陕甘地区的工厂数占全国90%以上,尤其渝、川、湖最为密集。

——据陆婷《抗战时期工业内迁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

材料二



图1   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

图2 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主要工业中心分布示意图

——据薛凤旋《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2)观察材料二中的地图,指出20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工业布局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 . 1955年8月,我国发布了《农村粮食统购统销暂行办法》和《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行办法》两个文件,规定粮食凭城镇户口实行按人定量供应,农民吃粮自行解决,并规定了对粮食转移证、粮票等的管理使用办法。上述做法的实施(     
A.解决了粮食供应紧张的局面B.阻绝了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
C.顺应了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D.推动了农业集体化运动的开展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很弱。民族资本中工业资本只占1/5,在工业资本中主要是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缺少重工业的基础。1952年,我国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是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现代工业在中国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26.6%,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只有35.5%。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产量,不但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也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

——摘编自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8%。我国建成了包括养老、医疗、低保、住房在内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超过9亿人,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8.52%,上升40.6个百分点。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17年的76.7岁。我国社会大局保持长期稳定,成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

——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1218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
10 . 1953年4月,政务院发布《关于劝止农民盲目流入城市的指示》,反对、限制农民盲目流入城市。从1956年12月到1957年12月,国务院及其内设部门先后发布《关于防止农村人口盲目外流的指示》等7个政策文件,严格禁止城市部门私自向农村招工。这些规定(     
A.不利于工业化建设的开展
B.反映了国家对农业发展的重视
C.是为了适应国家经济战略的需要
D.是“左”倾错误在经济领域的体现
2022-07-12更新 | 110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