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50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墨子主张“非攻”,他不仅止楚攻宋,还用许多行动贯彻了这一主张。齐将伐鲁,墨子见齐将项子牛及齐王,说而罢之。还有,楚欲攻郑,墨子劝说鲁阳文君而作罢。由此可知,墨家学派(     
A.开始践行知行合一B.富有实践精神
C.重视科学理论运用D.蕴含仁爱思想
2024-05-30更新 | 221次组卷 | 6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伏尔泰晚年定居法国菲尔奈,当时的进步人士尊称伏尔泰为“菲尔奈教长”。1778年,伏尔泰回到巴黎。该消息一经传开,全城轰动,一些年轻人更是欣喜若狂,纷纷涌向伏尔泰的住所,住所周围的街道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从侧面反映出,当时法国(     
A.个人崇拜现象盛行B.工人运动暗潮涌动
C.启蒙思想广泛传播D.教会精神控制松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西水坡遗址出土了蚌塑的龙;在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遗址出土了有“中华第一龙”美称的C形玉龙(下左图);在长江流域的安徽凌家滩遗址出土了龙形玉牌(下右图)。这可用于说明(     

A.龙文化成为区域间交流桥梁B.龙是中国先民共同的信仰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D.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源头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8世纪以前,英国能源主要以木材及木炭为主;18世纪以后,英国的煤炭工业则完全登上了历史舞台,为工业革命的开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和原料。这一变化(     
A.得益于新技术的推广运用B.缘于政府的政策支持
C.使生产摆脱自然条件限制D.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2024-04-28更新 | 99次组卷 | 5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汉武帝时代盐铁官营,在全国设置了40多处铁官,其中青州地区就占6处:济南郡的东平陵和历城、齐郡的临淄、东莱郡的东牟、千乘郡的千乘、胶东国的郁秩。这一现象(     
A.反映出青州地区农业经济领先全国B.有利于青州地区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C.表明汉代时期铁农具得到普遍推广D.促进了当时民营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2024-04-22更新 | 10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024·江西·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下表,它反映出近代中国(       
时间教育机构所设学科
1862年京师同文馆语文、推算、格致、制器之学
1874年格致书院天文、算学、医学、制造、化学、兵器、地质
1898年京师大学堂经学、文学、法政、商学、农学、格致等
A.学校教育占据教育主导地位B.教育渗透西方大学教育制度
C.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式微D.通过教育增强了国家实力
2024-04-16更新 | 44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日内瓦会议期间,中国贸易代表团以英国为突破口,争取了英国的柴油机、起重机等项目对中国开放。之后,西欧其他国家也仿效英国,对中国增加出口钢材、机械、仪器和车辆等项目。这意味着(     
A.中国求同存异方针获普遍认可B.西方国家已解除了对中国的封锁禁运
C.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D.中国开拓了对西欧贸易关系的新局面
2024-04-11更新 | 361次组卷 | 12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虽然察举制要求郡县官吏定期进行人才选拔,但“乡议士断”才是察举制的首要环节,这意味着察举对象必须先得到乡民的举荐。对基层人才而言,只有发自真心地帮助乡邻,才能够获得他们的支持而走向仕途。这说明察举制的推行(     
A.利于基层社会和谐B.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C.带有直接民主色彩D.打破了“世卿世禄”
2024-04-11更新 | 652次组卷 | 18卷引用:湖南省株洲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在土耳其人的威胁下,拜占庭帝国的许多学者和艺术家逃离巴尔干西迁。他们随身携带了许多手抄稿,其中许多希腊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是西欧人前所未闻的。这可以用来解释(       
A.西欧中世纪的黑暗B.文艺复兴的起因C.拜占庭文明的先进D.新航路开辟的根源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之后,亿万年来相互分离的生态系统开始相遇融合,形成了“哥伦布大交换”,掀起了动植物以及人种的迁移融合狂潮。这一交换将玉米带到了非洲,将番薯带到了东亚,将马和苹果带到了美洲,将大黄和桉树带到了欧洲,同时也交换了一些不那么常见的生物。欧洲人所做的只是将大部分美洲和亚洲,以及小部分非洲改造成欧洲的生态版本,从而让他们这些外来人口更舒适地享用这块新土地。欧洲人的远征和扩张促成了全球生物物种的混杂、交换和融合,最终导致各大洲的生物种类越来越相似,同一化程度加深。

——摘编自【美】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材料二   新大陆的猪、马、牛、羊等大牲畜,也是从旧大陆引进的。时人戏称:有三大动物引领着大征服——西班牙贵族、猪和马。在土著人口纷纷死于病菌时,猪却大量繁殖。殖民者随处放养的猪,几乎是他们早期的唯一肉类来源,帮助他们渡过了难关。马为欧洲人在与印第安人的战斗中赢得了一定的军事优势。马作为畜力的使用,改变了新大陆以人力为主的劳动模式,影响深远。

——摘编自武寅主编《简明世界历史读本》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哥伦布大交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球物种交换带来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