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589 道试题

1 .

对比上述两则材料所得出结论,较为准确的是(       

A.儒学开始向基层渗透B.士人承担教化的重任
C.推广重视家训的经验D.乡约逐步带有强制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律疏议》第一篇《名例律》中的“八议”完全是照抄《周礼·秋官·小司寇》的“八辟”,第四篇《户婚律》中的“七出三不去”则是《大戴礼记·本命》中“七去三不去”的翻版。这(     
A.传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B.具有一定的形式主义倾向
C.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征D.彰显了古代法律的延续性
3 . 汉武帝鼓励天下“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上书言国事以自荐,并亲自审阅,优者录用,授予郎中、给事中等官职,“其时上书自荐者达千人之多”。宣帝规定通过上书拜官者须试用一年。上述做法(     
A.纠正了察举制度弊端B.强化了中枢行政制度
C.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D.改变了社会主流思想
4 . 从“觉醒”到“复兴”

近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无数先驱为挽救民族危亡作出艰辛的探索。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了新气象。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道路。


(1)鸦片战争后,先行者逐渐觉醒,探索国家出路。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时间轴

(2)综合上述材料,以下对先行者的探索说法正确的是(     )(双选)
A.经历了从个体到群体的过程B.是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的运动
C.实现从器物到制度的探索D.解决了近代中国根本问题
(3)归纳以下三幅图片,中国社会出现了哪些新气象,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并从空间上归纳三幅图的特征。

图片一:1919.6 上海工人罢工       图片二:陈望道《共产党宣言》翻译(在上海出版)


图片三:1920《中国共产党宣言》上海共产主义小组起草


(4)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实现了民族复兴。将下列图片反映的重大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序。任选其二,简述中国共产党是怎样开辟了革命和建设的新道路。
       
A. 开国大典(油画)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报》
C.井冈山会师(油画)D.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2024-02-2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共和国时期,罗马元老院最初只限于咨询、没有任何实际权力,一般由贵族充任。但公元前312年的《奥威尼法》规定:负责选任的监察官得宣誓把“各种高级官吏中最优秀的人物选入元老院”,还规定每5年重新审查一次元老院的名单,依法吐故纳新。这一变化(     
A.使元老院成为最高权力机关B.有利于提高平民政治地位
C.导致了监察官员的大权独揽D.扩大了罗马公民的选举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国古代官员会在中央和地方之间相互“迁转流动”,表1为唐后期藩镇武将入朝为官的情况统计,据此可知(     
地区类型朝廷征召随帅来朝弃帅来朝藩帅推荐因入卫等留京
顺地藩镇133115
割据藩镇03630
A.中央地方人才实现自由流动B.征召是武将选调的主要方式
C.藩镇间相互牵制延续唐政权D.中央对地方仍有一定的控制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币问世以来,在印制和防伪技术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表所示为各套人民币的相关信息。

发行时间代表性技术
第一套人民币(194812月正式发行,19555月停止流通)采用在票面图案中加入“暗记”(即将图案放大后,会出现特定的口号字样)的防伪方式,未使用水印、紫外线荧光物质等
第二套人民币(19553月开始发行,19644月、19991月、20074月分批次停止流通)开始采用水印防伪;其中3元、5元、10元的钞票由苏联代印
第三套人民币(19624月开始发行,199912月纸币停止流通、20007月硬币停止流通)全部使用国产印钞机印制,在国际印钞界首次实现干胶印一版多色接线印刷,和广泛使用安全线技术的欧美货币相比,“个性”十足
第四套人民币(19874月开始发行,20185月停止流通,个别小面额除外)1元以上的主币上增印了盲文符号;采用多种雕刻制版、多色接线新技术,以及防伪安全线(全埋式)
第五套人民币(199910月开始发行,为现行人民币)券别结构、钞票材质、制版印刷等全面实现了与国际接轨;201511月,100元纸币调整了票面图案、防伪特征及布局,机读性能进一步提高

——据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名片人民币发行70周年纪念展”(2018年)展会内容整理


从材料中任意提取一条人民币发展线索,据此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中国现代史的知识加以阐述。(要求:发展线索源自材料,论题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8 . 1955 年,联合国颁布文件,倡导社区居民和社区组织共同参与社区事务, “社区发展的目的是动员和教育社区内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和国家建设,充分发挥创造性,与政府一起大力改变贫穷落后状况,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这一倡导(     
A.促成了社区多元治理的新模式B.提升了社区基层治理的效率
C.有利于调动居民参与社会管理D.得到了世界各国的一致认可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里制度乃是“皇权”(君主制专制主义国家权力)渗透乡村区域、直接间接控制乡村区域及其民众的制度性安排。没有相对健全有效的乡里制度,王朝国家就不能有效地控制乡村民户、征发赋役,亦难以建立并维护相对稳定的乡村社会秩序。正因为此,历代封建王朝均不遗余力地制定适应其统治需要的乡里制度,并努力将其推行到其统治下的各地去。乡里制度的全面建立和实行,说明“皇权”程度不同地渗透到乡村区域,基本实现了对乡村区域与民众的控制。在这个意义上,中国历史上的“皇权”是“下县”的。自秦汉以来,虽然乡里制度屡有变革,但作为王朝国家的一种基层统治制度,却是一脉相承的、从未断绝。

——摘编自鲁西奇《“下县的皇权”: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质》

材料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受新自由主义影响,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条道路兴起……社区重新进入政府的决策视野,积极的公民权利和社会融合成为公共政策的主旋律。“政府大幅削减公共开支,积极推进公共部门的私有化,政府对社区服务的投入急剧下降”“政府逐渐从服务供给的垄断者身份转变为服务购买的最大雇主,形成了以社区为依托的社区照顾政策”。发达国家的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的空间得以扩大,在美国发展出一些以发展经济为重点的“社区发展公司”……在英国,一些社区志愿者组织相继出现,陆续进入社区治理领域。

——摘编自吴晓琳、郝丽娜《“社区复兴运动”以来国外社区治理研究的理论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后西方城市社区治理的变化。
10 . 《管子·地数》曰:“昔者桀霸有天下,而用不足。汤有七十里之薄,而用有余。天非独为汤雨菽粟,而地非独为汤出财物也。伊尹善通移、轻重、开阖、决塞,通于高下徐疾之策,坐起之。”这说明(       
A.商朝的农业发展达到较高水平B.工商食官制度具有历史必然
C.夏汤之间的商贸关系比较密切D.农工商发展呈现相互促进局面
2024-01-09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