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毛泽东曾说,讲到化学工业,不能忘记范旭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范旭东个人经历及主要建树
1883年出生湖南,当年中法战争爆发
1900-1910年赴日留学,毕业于京都帝国大学化学系,留校任教
1911年受中国国内重大事件鼓舞,放弃优厚生活,毅然归国
1912年被派往欧洲考察盐政
1914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久大精盐公司
1918年在天津塘沽成立永利制碱公司
1926年带领永利破解苏尔维制碱法,产出纯净碱,荣膺国际博览会金质奖
1934年在南京开办永利硫酸铔厂
1937年拒绝与日本合作,将天津和南京的工厂内迁,将机器、材料、图纸、模型抢运西迁,令技术人员和工人向汉口转移
1945年突发急病逝世,周恩来与王若飞赠挽联:“奋斗垂州载,独创永利久大,遗恨渤海留残业,和平正开始,方期协力建设,深痛中国失先生。”
1955年“公私合营永利久大化学工业公司沽厂”成立,后更名“天津碱厂”

——据范旭东生平整理

1.1911年促使范旭东放弃优厚生活,毅然归国的重大事件是(     
A.辛亥革命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D.五四运动
2.“公私合营永利久大化学工业公司沽厂”成立与下列哪一史事直接关联(     
A.亚非会议的召开B.社会主义的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D.联产承包责任制

材料二:

在英、法、比等国考察用苏尔维法制碱工厂时,他(范旭东)多次碰壁,不准进入现场。在英国卜内门碱厂参观时,傲慢的主人嘲弄说,你们看不懂制碱工艺,还是看锅炉房就好了。

——焦健全《中国化工先导范旭东》

“一战”期间,英货中断,碱价猛涨…范旭东等于1918年在天津塘沽创办了永利碱厂。卜内门公司千方百计通过英国人控制的盐务稽核所给永利碱厂的工作制造困难…在范旭东的主持下,侯德榜等人努力奋斗…掌握了苏尔维制碱技术的奥秘……并在此后与卜内门公司的竞争中取得了明显的优势。

3.根据材料二,说说中国制碱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材料三:为了这件大事业(制碱),虽粉身碎骨,我就要硬千出来。一个化学家,看见这样富的资源(盐碱地)而不起雄心者,非丈夫也。近世工业非学术无以立其基,而学术非研究无以探其蕴,是研究一事尤当为最先之要务也。官营工业,历来没有好成绩我由于职位关系,不免经常站在我们团体视线的集中地,因而一举一动有疏略,就易被众目察看出来。

——邸彦莉《范旭东与“永久黄”工业团体》

4.据材料三范旭东自述,概括中国化工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材料四:入选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的项目还有天津碱厂。天津碱厂的前身是筹建于1916年的永利碱厂,是中国创建最早的制碱厂,0与1914年创建的久大精盐公司塘沽制盐厂是姊妹厂。2010年,老碱厂系统停工……旧址将建立天碱工业博物馆。

——选自2018年2月10日天津《每日新报》

5.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你如何看待近代中国化工之路。
2023-02-20更新 | 138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西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如图为1952-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比重变化统计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实现了社会主义的工业现代化
B.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
C.标志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确立
D.开始改变我国工业基础落后面貌
3 . 无论古今,在一些重大的时间节点上,会发生新旧交替的社会转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的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战国时期,新兴的地主阶级在许多国家掌握政权。李悝在魏国推行变法,吴起在楚国实行变法,商鞅变法是当时持续时间最长、改革最彻底的一次变法。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等

材料二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新建立或发展起来的工业,几乎都掌握在国家手里,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完成“一化三改”的历史意义。
2022-04-13更新 | 8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习近平说“读懂今天的中国,必须读懂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阅读“近现代主要历史时期年代尺”,回答问题。



(1)概述ABCD四个历史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并综观上述四个历史时期,概括我国1921年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材料二



(2)阅读材料二,将下列史实与图中字母相对应。
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地点在图中的(     )处。
②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是图中(     )处
⑧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召开是在图中的(     )处。

材料三:1949年至1978年,新中国形成了的自己特色的政治制度体系和经济基础,调动了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本前提。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政治制度体系和经济基础内容。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生后,团结带领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在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摘编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标志性历史事件。
(5)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中华民族不断实现伟大飞跃的主要原因。
2022-03-09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五校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1957年刊出的新闻漫画《特快列车》。其折射的历史信息是
A.土地革命的开展B.国民经济的恢复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工业化建设的起步
6 . 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D.改革开放提升了综合国力
2021-01-19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7 .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中国人民的艰辛探索从未间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辉煌的过去和衰败的现实之间的强烈反差,使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志士仁人,首先觉察到了这种危机。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国家的兴亡,从不同的阶级立场出发,以各种形式展开了挽救危亡、振兴中华的艰难而执着的探索。

——摘编自张洪波主编《毛泽东思想概论》


(1)举例说明1840—1912年中国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危亡、振兴中华而探索的重大历史事件。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材料三   1949年至1978年,是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形成了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体系和经济基础,调动了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后来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本前提。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政治制度体系和经济基础的内容。
2021-01-1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六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956年1月2日下午,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A.工商业改造B.统购统销C.“一五”计划D.合作化
2020-08-0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改革开放前后,农业农村的发展呈现出不同的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图为1949—1978年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情况示意图:


——据蔡继明、刘澜飙《中国三大阶层的收入分配》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变化情况表


——据《2004年中国农村住户调查年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其基本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历史现象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
10 . 近现代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八七会议以后,中共以农村为工作重点,进行土地革命,开展武装斗争,建设根据地。1931年,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明确了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归农民个人私有等规定,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生产和参军参战的积极性。1947年,中共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到1948年秋,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工农联盟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源源不断的人力物力的支援。新中国成立初期,继续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群众获得了翻身解放,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规定"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保证工业发展、实现国家工业化的一个必要条件,中国农村在1955年下半年出现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精——编自《中国近现代支史纲要》(2018年版)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土地制度与社会变革的角度,对材料中的相关信息进行解读,完成下表。

时段

土地制度

社会变革

土地革命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材料二   “一五”期间,建立起一批为国民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工业企业,改建、扩建了一些原有的工业企业。飞机、汽车、发电、冶金、矿山设备、重型机械、精密仪表制造、基本化工和国防军工企业等纷纷建立起来,填补丁重工业建设的许多空白,初步建成了中国工业布局的骨架。到1957年底,计划的多项指标都大幅度地超额完成。工业总产值783.9亿元,超过原定计划21%,年均增长18%。“一五”计划的制定和完成,为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编写组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一五”期间工业化建设的成就。

材料三到2007年,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由1978年的85.6万人,增加到1884.9万人;在校研究生数由1978年的10934人增长到2007年的1195047人,另一方面,中国专利申请数与专利批准数几乎几何数级的增长,专利申请数从1986年的13680件增长到2007年的694200件,增长49.75;专利批准数从1986年的2671件增长到2007年的351800件,增长了130.71倍。

——摘编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下册

材料四   与(20世纪)80,90年代相比,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绝对规模呈现逐年快速增长.我国研发投入从2000年的108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1347亿美元,年均增长率为28.7%;到2011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绝对规模已仅次于美国。2013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继续高速增长,全年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3015.6亿元,比上年增加1169亿元,增长9.9%

——吴建南等《变与不变、同与不同:中美研发经费投入再比较》


(3)依据材料三,四,说明1978年以来我国科教领域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2020-01-17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华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