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如表是“三大改造”前后所有制结构对比表。据此表信息可知我国(     
年份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所有制经济公私合营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
1952年19.10%1.5%0.7%6.9%71.8%
1956年32.2%53.4%7.3%0.1%7.0%
A.私有经济已经不存在B.工业化目标已基本实现
C.社会经济不断发展D.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根本变化
2022-07-24更新 | 232次组卷 | 14卷引用:宁夏吴忠市吴忠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A.“一五”计划的完成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三大改造的完成D.《共同纲领》的颁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如图为1956年吴凡创作的《布谷鸟叫了》。该作品反映出当时我国
A.农村生产方式发生一定变化B.妇女基本实现经济独立
C.农村走上人民公社化的道路D.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热潮
2022-04-17更新 | 230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唐徕回民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经济结构的变动通常表现为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等的调整。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摧毁了中国自身孕育的资本主义萌芽,瓦解着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面临“千古未有之变局”。

——摘自《历史学家茶座》

材料二   1952- 1956年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动表

材料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表现。导致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建国后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指出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我国社会性质产生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我国所有制结构又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一变化有何积极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1953~1958~1963~1966~1971~1976~1981~
1957年1962年1965年1970年1975年1980年1985年
年均增长率4.5%4.3%11.1%3.9%4.0%5.1%8.1%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比较表

所有制性质经济成分1952年1956年
公有经济国营经济19.1%32.2%
合作社经济1.5%53.4%
公私合营经济0.7%7.3%
私有经济资本主义经济6.9%0%
个体经济71.8%7.1%

材料三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集体工业城乡个体工业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77.6%22.4%
1997年25.5%39.1%17.9%18.5%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分析材料二,指出1952~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
(3)材料三中的“其他经济类型工业”应该是什么类型工业?与1978年相比,1997年的经济成分有何变化?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结合下图,分析我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956年公有制经济较1952年大幅增长主要是三大改造的推动
B.1978年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随着改革的进行被彻底打破
C.新时期公有制经济大幅度缩减的根本原因是受到私有制经济和三资企业的冲击
D.各年份国民经济成分的变化分别反映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重大调整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已在相当大范围内得到使用和推广,铁器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促进社会生产创造了条件。同时又普遍使用了牛耕。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小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一家一户的个体小农生产应运而生。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度代替了过去的工场手工业。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一些新兴的工业部门,如电力工业、汽车工业等,由于生产技术和产品结构的复杂,因此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作为超大规模企业的垄断组织出现。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三   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两方面内容,简而言之,就是“一化三改”的内容。它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1956年国民收入中公有制经济占92.9%,这表明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主要的所有制形式,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建立起来了。

——摘编自郭大钧《中国当代史》

(1)根据材料一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表现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说明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的组织形式发生的变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改”是哪三个方面的改造。概括“三改”的历史意义。
2017-10-19更新 | 611次组卷 | 30卷引用: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景博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8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2017-07-23更新 | 246次组卷 | 17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实质是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B.没收资产阶级的财产
C.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2016-12-07更新 | 6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并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