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年春,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建议以国家资本主义为将资本主义工业逐步纳入国家计划轨道、使其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主要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分三个阶段逐步完成。1953年前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主要表现为工业中的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和商业中的委托经销代销。自1954年1月起,国家开始重,点发展公私合营这种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在公私合营企业中,国家同资本家的合作深入企业内部,企业的生产关系由原来的资本家私人占有变为国家和资本家共同占有。1955年11月起,中共中央作出逐业、分期分批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决定,这样,企业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统一使用、管理和支配。

——摘编自齐鹏飞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指明了国企改革的方向,并在四川选定了100家企业进行扩权试点。1979年,国务院对试,点企业在经营权方面做出了调整,如在生产上可以一方面进行适当的选择品种结构,一方面进行适当的计划外生产,试制新产品、价格可浮动;同时在分配体制上变“企业基金”(企业可从年工资总额中提取5%用于福利和奖励)为“利润留成”,从而实现企业激励,提升积极性。国务院的文件下达后,试点范围迅速扩大,到1980年底发展为6000多家,占全国工业企业总数的16%。

——摘编自李莉佳《国企改革与政府职能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在工业企业领域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后中国国企改革的历史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材料二   1949年国家粮食管理局成立,加强了对粮食的管控。1953年为配合工业化之需求,实行粮食等产品统购统销,进行计划收购和计划销售。1958-1962年,国家对统购统销制度进行改进,普遍实行定量配给制,以粮油票来供应粮油。“文革”时期,粮食供应问题再度恶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同时,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开始逐渐恢复粮食贸易市场,实行多渠道的粮食经营策略,粮食产量回升,但财政补贴日益加重。1993年起,粮票制度被废除,全国的粮食统销制度被取消,并且逐步开放粮价。我国加入WTO后,使得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摘编自何思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49~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发展趋势并分别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及其影响。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华民族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表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探索革命道路的代表性旧址。


材料二   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深知,“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中国既要实现社会主义,也要完成现代化在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和建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明确提出了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且为此进行了艰辛探索。

——据罗平汉《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现代化》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革命旧址所代表的历史时期革命,并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担负的主要革命任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实现“社会主义”和“现代化”在经济上进行的实践活动。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产品销售有困难的私营工业,国家或负责收购,或代销产品,或实行委托加工的办法,使其恢复正常生产;对于资金周转有困难的私营工业,中国人民银行发放低息贷款予以扶持。1953年,中国共产党决定通过国家资本主义道路,将资本主义工商企业改造为国营企业,通过和平方式以最小代价消灭作为剥削阶级的民族资产阶级,丰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对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的理论。

——摘编自高继仁《中国工业经济史》

材料二   2014102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的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

——摘编自康晓强《社会建构的逻辑——中国社会组织发展论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对私营工业的政策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政策变化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
2022-03-05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热身摸底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是世界合作社组织的发源地之一。1862年赖夫艾森采取互助原则,创办以农民为本位,解决农业资金问题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安森豪信贷协会。协会不要求成员入股投资,运营的盈余作为共同财产进行积累而不做红利分配。1872年信用社建立了“莱茵农业合作银行”,不仅可以平衡各家信用社的资金短缺,而且成为了信用社的商品购买中心。除此以外,赖夫艾森还建立了阿尔米纳农业保险公司。1877年赖夫艾森又创建了农村合作社权益保障联合会,通过定期对信用社的工作和经济审计来监督其运营。信用社的发展也得到了德国政府的重视以及财政支持。1889年德国《合作社法》修订实施,进一步推动了信用社的发展。1930年,赖夫艾森组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合作社联盟,并一直发展至今。

——摘编自孙婷《德国的农业合作社》等

材料二   19515月,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农村金融工作会议,决定在原来革命根据地农村信用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村信用社。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农村信用社快速在除西藏以外的全国其它省、市普遍建立起来。到1957年底,全国共有农村信用社88368家。这一时期的信用社,资本金由农民入股,经营管理人员由社员选举,信贷活动为社员的生产生活服务,基本上保持了合作制的性质,对促进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改善农民生活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摘编自李明贤《新中国60年农村金融改革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赖夫艾森信用合作社的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初期农村信用社建立的背景,并结合上述材料,比较中德农村信用社的差异。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当代中国农村金融建设的启示。
2022-03-03更新 | 172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如表为新中国不同时期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0年)

经过简单的共同劳动的临时互助组和在共同劳动的基础上实行某些分工分业而有某些少量公共财产的常年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统一经管而有较多公共财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到实行完全的社会主义的集体农民公有制的更高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1953年)

包干到户这种形式,在一些生产队实行以后,经营方式起了变化,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但是,它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基础……所以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中共中央《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1981年)


(1)甲、乙两次调整的相同目的是什么?指出经过这两次调整我国土地所有制发生的变化。
(2)指出丙调整带来的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广东经济发展情况表(部分)

时间1949年       1957年       
省内工业总产值6.91亿元33.86亿元
省内生产总值20.27亿元58.64亿元       

——摘编自欧卫东、李更明《建国以来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1978年7月,主政广东的习仲勋到宝安视察,发现深圳河两岸反差很大。后来,他直接建议中央: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鉴于港澳地区对广东省的影响以及台海军事对峙态的变化、希望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建立“贸易合作区”-单独管理,作为华侨、港澳同胞和外商的投资场所,按照国际市场的需要组织生产。

——摘编自黄硕忠《习仲勋主政广东二三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7年广东经济较之1949年有较大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8年“深圳河两岸反差很大”的原因,说明后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对策。
2022-01-1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阳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开始创建以井冈为中心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斗争。在毛泽东领导下,工农革命军首先在边界各县进行了打倒土豪劣绅、发动群众的游击暴动,建立县、区、乡各级工农民主政权。1928年4月,毛泽东总结根据地群众工作经验,规定部队必须执行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这对团结人民和瓦解敌军起到了重大作用。

——《中国共产党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简析其创建的意义。

材料二   1940年,中共中央发出《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在政权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到1941年,边区18个县的选举中,共产党员平均只占19.8%,国民党员占4.9%;无党派人士占75.3%。其他敌后根据地也都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普选。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三制”的特点。

材料三   1952—1956年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简表

年份

全民所有制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0.1%

7%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2—1956年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什么变动。产生这种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行粮食统购统销,要核定各户余粮,动员各户交售,同上亿户农民直接打交道,非常繁难。这样就产生了“把太多的小辫子梳成较少的大辫子”的必要。解决粮食紧张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粮食生产,而粮食增产,当时认为靠小农经济潜力很小,靠在农业中实行大规模的机械化是工业发展以后的远景,在最近几年内依靠合作化并在合作化基础上适当进行技术改革。

——摘编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1957年和1960年我国农工业生产对比表

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年代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195743.3%31.2%25.5%
196021.8%26.1%52.1%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党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此特点带来的后果。
2022-02-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湘潭市重点高中联考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知人论世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是从孙中山开始的……1905年革命力量进一步集结……民国成立后的很长时间里,孙中山一直在为维护共和制度而奋斗,但他遭遇一次又一次的严重挫折。这些挫折的重要原因,一是没有认清革命的对象;二是没有广泛地发动群众;三是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党,这些挫折,使孙中山在痛苦中深思。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在孙中山主持下举行了中国国民党(包括它的前身)三十年历史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随后,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席卷全国、高唱“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国民革命的巨大风暴。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1956年,对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国内国外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在国内、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剥削阶级——资产阶级将不再存在,中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正在向着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转变……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是他历时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的成果。该讲话不论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都提出一些新的方针:“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摘编自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传》


材料三:农村外出劳动力流向东、中、西部地区的比例(单位;%)
年份东部中部西部
199157.426.116.5
199474.514.211. 3
19967017.612.4
1998g2.39.48.3

——整理自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中国发展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述1905年孙中山推动“革命力量集结”的贡献,并说明他在国民党一大上作出的重大策略调整。
(2)根据材料二,概述1956年国内“发生重大变化”的表现,结合所学,试用一句话归纳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的意义,并说明毛泽东在准备《论十大关系》时体现的精神品质。
(3)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90年代中国农村外出劳动力流向的总趋势,并结合所学指出引发这一趋势的经济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