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3年,杭州蔬菜缺口约2370万斤,到1957年,杭州蔬菜产量却达到了243万担,不但可以满足本地需求,甚至还可以大量运往其他城市。杭州蔬菜供应状况的改善主要得益于,该时期(     
A.国民经济的恢复B.财政经济的统一
C.生产关系的调整D.物价的基本稳定
2023-06-01更新 | 57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在土改基础上我国农村呈现出汪洋大海似的小农经济……因而,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要求来看,土地改革远非最终解决了土地问题……认为应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趁热打铁地引导农民走互相合作的道路。下列关于我国进行农业合作化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小农经济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土地改革推动农村的生产规模扩大
C.小农经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需求D.土地改革使农村建立起土地公有制
3 . 1950年,人民政府开始根据“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原则,对工商业进行调整。到1951年,全国私营工业户从13.3万户增加到14.76万户,私营商业户从402万户增加到450万户。人民政府对私营工商业的调整
A.实现了物价的全面稳定B.完成了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C.奠定了统一财经的基础D.巩固了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
4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文件的关键词有: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这三个关键词都表明
A.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B.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复杂性
C.农业工作处于中心地位D.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
2021-10-22更新 | 578次组卷 | 1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它把分散的个体的小农经济组织起来,积极从事生产,提高社会生产力;它解决了贫苦农民土地、农具等的困难,获得进一步翻身的机会;它把人与人在生产当中的关系,从自私的关系,逐渐转变为互惠的关系”。文中的“它”指(     
A.农业生产互助组B.人民公社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土地改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湖南省吉首县土改完成后,农村又出现了两极分化。据当时调查,乾州镇在1953年 秋的两个月里土地买卖量达四、五十亩;河溪乡桃花坪寨共49户,就有45户借了高 利贷,其中有13户因欠债过多无力偿还,只有卖田、当田抵债,全寨共卖、当田48亩,贫农高兴吉先后将土改分得的3.5亩田地卖完。这说明(     
A.土地改革使农民的处境恶化B.变革农村生产方式势在必行
C.小私有制不能满足农民要求D.小农经济阻碍了工业化进程
2023-03-01更新 | 29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巴中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7 . 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对私立学校采取政策保护和经济扶助。从1952年下半年到1956年,全国1467所私立中学和8925所私立小学全部由政府接管,改为公立。这一调整(     
A.促进了教育体系的完善B.源于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C.适应了社会转型的要求D.推动了公私合营的发展
8 . 1956年夏,贵州省施秉县在制订生产计划时规定:妇女每月可少出工8~10天,并适当晚出早归;有5个劳动力的农户可留1人不出工。此举旨在
A.保障家庭的农副业生产B.缓和工业生产指标的压力
C.号召民众响应集体农耕D.落实男女权益平等的政策
9 . 粮食是关注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粮食产量为2000多亿斤,1952年为3000多亿斤,1966年4000亿斤,1984年达到8000亿斤。新中国粮食生产的不断发展主要得益于
A.土地私有制的推行B.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供给侧改革的推行D.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10 . 如表所示为1954年浙江省个体手工业产值情况,这反映出当时(     
1954年浙江个体手工业产值在总产值中的占比同比变化情况
下降9.15%
食品部门中的个体产值占比纺织部门中的个体产值占比
下降15.39%下降14.81%
食用油脂豆粉制品棉布缧丝
下降34.27%下降22.87%下降34%下降43.38%

A.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趋势B.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启动
C.所有制结构变革的趋势D.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趋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