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三大改造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要搞“新经济政策”。他说:“地下工厂因为社会需要就发展起来了。要使它成为地上的,合法化的,可以雇工。现在合作工厂做衣服要三个月,袖子一长一短,扣子没有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作对,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作新经济政策。”毛泽东提出“新经济政策”意在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构建社会主义经济体系D.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
2 . “到1956年底,全国私营工业户数的99%,私营商业户数的82.2%,被分别纳入了公私合营或合作商业的轨道。”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D.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
3 . 1954年,有学者对中国23个省的15432个农户进行了调查,平均每户占有耕畜0.64头,犁0.54部,贫农直接用于购买生产工具的费用为3.5元,中农是7.6元。这一现象可以说明新中国
A.土地改革运动未取得成效B.传统经济结构彻底瓦解
C.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必要性D.照搬苏联模式弊端显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图是创作于1951年的宣传画《陈永康互助组向全国农民挑战》(陈永康:农民,水稻栽培专家,50年代华东和全国水稻丰产模范)。该作品反映了
A.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建设已初见成效
C.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局部试点D.农村生产关系改造的探索
2021-05-24更新 | 799次组卷 | 18卷引用: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一位老人曾在微博上写道:”那个时代,居委会还是真的为大家做实事的,选一个热心人当组长,每每到了月初,他(她)就赶忙跑过来为整个楼房的居民收户口簿、办票证。须知,当时只有城市常住人口才能享受到各种物品的计划供应,谁家要是来了个亲戚朋友,对不起,可就要从家里人的口里抠食了。”“那个时代”最有可能指
A.1949~1952年B.1953~1955年
C.1956~1978年D.1992~2000年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

劳动分工“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农产培育“种谷必条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蒇……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工具技术牛耕、铁农具、曲辕犁、选种和育秧、测知节气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

19世纪60年代,浙江地区:“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据《南浔志》卷31
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顺德县志》1853

材料三1949-1987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分别说明图中A、B两个产量波峰区出现的主要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1956年内,全国私方人员中,被安排参加企业管理的约占40%,直接参加生产的约占60%,对一部分有影响力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国家安排他们在政府有关部门担任领导职务。这反映出新中国初期(     
A.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形成B.对工商业改造相对彻底
C.公私合营兼顾和平改造D.工业化亟须确立公有制
8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时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到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材料四   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现代化的大城市,是我国发展最快的地方。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判断对吗?这种情况的出现与那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根据材料四,说说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10 . 中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从此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标志性事件是
A.新中国的建立B.“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
C.第一届全国人大隆重召开D.中共八大召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