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8 道试题

1 . 国家治理关乎民生商周时期的统治者已经产生了“敬德保民”的认知和经验。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认为“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提倡统治者应该强修养、克己成仁,实施养民、富民、教民之治。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力主君为民而设、统治者要推行“仁政”。

——摘编自严炳洲《从以民为本到人民至上——民本思想在中国的现代化演进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主要观点。

汉初,经济的凋敝和秦亡的教训使统治者认识到“为富安天下”,只有与民休息、尽快恢复社会经济,才是兴邦的根本出路。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文景之时,先后“除肉刑”,“欲令治狱者务先宽”。

——摘编自马卫东《中国古代三大治世的历史成因》


(2)依据材料,概括汉初统治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其带来的影响。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毕生追求的革命纲领。在同盟会成立之初孙中山就倡导民生主义。中华民国成立后,他明确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孙中山强调“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他一生都在力行振兴实业的革命实践,他主张在“关系主权之事,不能丧失”的前提下,可利用外资、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制度和技术来发展本国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摘编自韩喜平《新时代视域下孙中山民生主义评析》


(3)依据材料,列举孙中山提出的有利于民生发展的主张。

1956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2017年中国GDP总量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二位,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2017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的最新论断,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摘编自门小军《中国共产党对各个历史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及其经验启示》


(4)从材料中任选一种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断,说明其提出的背景及历史意义。
2 . 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明确将中共八大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端。这是因为中共八大
A.客观分析了当时的国内形势与主要矛盾的变化
B.实现了工作重心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变
C.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全面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
2019-01-30更新 | 2219次组卷 | 15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海南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1956年,陈云在中共八大发言中提出,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这一发言体现出当时
A.注重对经济体制的探索
B.资本主义经济已经消失
C.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
D.社会主义改造尚不彻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56年全国先进生产者代表会议上,4703人被授予全国先进生产者称号。此次劳模评选的主要标准是“提前完成五年计划规定指标”“达到优等质量指标”“在学习与推广先进经验或在掌握先进技术试制新产品方面有成就”“在节约方面有优良成绩”等。这次评选表彰活动
A.折射出新中国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B.有利于构建崇尚劳动和技术的社会氛围
C.旨在推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顺利进行
D.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新生政权认同感增强
2020-04-23更新 | 46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20届湖南省永州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1956 年,在中国社会的变革历程中,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1956 年,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下列各项中,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①提出了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②强调了在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在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
③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深刻变革          
④明确了中共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 . 1953-1957年我国基本建设投资中,沿海与内地的比例为46.7:53.3。1958年,这一比例扩大为39.24:60.76,1959年进一步扩大为36.19:63.81。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府注重采取均衡发展的经济战略
B.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初步建立
C.全国工业重心实现了向内地的转移
D.“大跃进”政策已全面展开
7 . 以下是建国初中央一份重要文件的部分内容摘录。促成该文件出台的背景是
A.“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B.“向科学进军”口号的提出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正式实行D.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发表了“秘密报告”
8 . 1956年,中共八大提出了“尽快把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的主要任务。这一提法是基于
A.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B.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实现D.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56年4月,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的国家这样大,人口这样多,情况这样复杂,有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比只有一个积极性好得多。”毛泽东此论
A.阐明了国民经济体制改革的问题
B.重申了必须继续借鉴苏联模式
C.主张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
D.引发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10 . 1956年党的八大政治报告提出:“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是不能够也不应该孤立进行的,它必须有各个方面的配合,特别是农业的配合,农业是工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这表明党
A.开始纠正经济建设中的“左”倾思想
B.确立以发展农业为中心的经济方针
C.把经济建设的重心转向农业和轻工业
D.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2021-02-05更新 | 337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1届福建省厦门市双十中学高三12月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