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2 . 规律提炼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四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注意回答影响类的题目的规律总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二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注意回答实质类的题目的规律总结)
(3)依据材料三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4)根据材料四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注意“主要推动因素”至少回答两条)
3 . 下表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       )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亿元
年份工业总产值重工业产值轻工业产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704317387537
19581083580503566
19591483867616497
196016371090547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2019-01-30更新 | 1712次组卷 | 26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下面为1956~1962年中国财政收入与支出变化数据统计表(单位:亿元),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是当时中国
年份1956年1957年1958年1959年1960年1961年1962年
财政收入280.19303.20379.62487.12572.29356.06313.55
财政支出298.52295.20400.36543.87643.68356.09294.88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B.实行财政赤字政策
C.基建投资规模不断扩大D.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新中国1957~1961年从业人员统计表。根据表格数据的变化最能反映
时间从业人员(万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例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例
1957年2377181.23%9.01%
1958年2666058.23%26.60%
1959年2617362.17%20.64%
1960年2588265.75%15.89%
1961年2559077.17%11.16%

A.新中国的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B.新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C.中国第一产业从业人数一直下降
D.新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不断探索
6 . 下图是某一时期我国连续五年的炼钢指标图,出现图中数据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左倾错误的影响B.一五计划的实施C.改革开放的成果D.三大改造的完成
2018-09-02更新 | 97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哈尔滨市对青山镇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列曲线图分别反映了我国1953—1958年、1959—1964年、1970—1975年三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材料二   从1957年到1978年的22年中,小岗队未能向国家交售一斤粮食,反吃了国家25万斤返销粮;1979年以来的两年半时间中,这个队就向国家交售了10万斤粮食,等于以前全队三年的粮食总产量。

——陈锡文、马苏元《安徽省凤阳县小岗、雁塘头生产队包干到户的典型调查》

材料三   全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936元,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8%,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22元,实际增长7.7%。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7.2%,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7%。按年人均纯收入低于668元的标准,年末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为26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90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幅图所代表的我国不同时期经济状况的基本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材料中不同状况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的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4)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误的教训,你从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8 . 从古至今,国家政府实行的政策、举措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影响重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传统农业是在国家全力倡导、监督下得以发展成为一种进步的形态。但是,“农为国本”,这话的反面,农业受到特别“照顾”的同时,也意味着国家的一切都得靠它滋养支撑。正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对农业的强控制,使农业本身受到重压,更使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整个经济结构缺乏自身运行的独立机制,变得非常僵硬,难以变革。

——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开始实行平时经济向战时经济转轨。从1938年起,国民政府对庞杂的经济行政机构进行大规模调整,把所有经济机构都定位于为战争服务,逐步使经济行政机构集中归行政院管辖。各主要经济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经济统制措施,使官僚资本逐渐膨胀。与此同时,国民政府加强对四川、云贵等地区的主要工业资源的开发,组织和支持东部沿海地区的一批军工企业和民营企业内迁,截止1938年底,迁到大后方的工厂达304家,这一大规模的内迁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壮举。改变了全国工业的布局,促进了我国西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的发展。

——以上材料摘编自支绍曾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材料三   1952年——1965年国民生产总值指数图(1952年=100)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


(1)概括材料一中“农为国本”的两面性。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农业发展的成果无法扩散、转化、辐射到其他的经济领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全国抗战开始后国民政府采取的经济举措。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其所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变化,分别分析其主要原因。
2019-05-10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 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9-01-30更新 | 1628次组卷 | 22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八中2018届高三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10 . “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材料反映(  )
A.“大跃进”的开展局限于农业领域
B.“大跃进”于1960年达到高潮
C.1960年人民政府开始全面纠正“左”倾错误
D.“大跃进”进程中已出现反思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