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2-199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份1952195819591961196219841990
产量16392200001700014750160004071243500

材料二   中国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曲线图



(1)材料一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各呈现怎样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指出20世纪80年代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五”计划)农业的投资是非常有节制的,不到总投资的8%。一半以上的投资投入工业,其中90%拨给诸如冶金、机械制造、电力、煤、石油和化工等生产资料的部门。拨款用来扩大农机和化肥生产的小部分工业投资,证明五年计划中被排在靠后的地位。

—《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二五”计划期间1957〜1960年国民经济统计表

材料三1964年制定的《初步设想》确定的“三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农轻重的顺序进行安排的。

材料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农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获得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中“三五”计划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3)材料四中凤阳农民的契约反映了什么?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2018-07-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