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

材料二   下图为1958年8月13日的《人民日报》(部分)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年5月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农村的什么运动有关?这一运动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什么变化?
(2)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是真实的吗?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当时哪两场运动有关?这两场运动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这一做法能“效果很好”?
(4)综合上述材料,你从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做法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2 . 一直到1952年,河北定县都没有一台大型农机具。1955年,定县农民开始使用拖拉机耕地,1958年又开始使用柴油机和电动机灌溉农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B.国家以农业为经济建设中心
C.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D.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实现
2019-12-04更新 | 1149次组卷 | 30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吴忠中学青铜峡分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B点到C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经济建设没有计划性D.七千人大会进行了政策调整
4 . 有学者说:“毛及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这说明二人的农业政策
A.赋予农民的经营方式不同
B.符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
C.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D.取得农业成就的手段相同
2019-06-20更新 | 152次组卷 | 21卷引用:宁夏吴忠市青铜峡市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