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下图是某时期《人民日报》的相关报道。另据某报报道:“河南省西平县和平村农业社宣布小麦亩产7320斤”。这些报道发生在
A.“一五”计划期间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文革”时期D.“大跃进”时期
2022-02-1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黄香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出现了“跃进歌声满天飞,歌声海洋诗成山。太白斗酒诗百篇,农民只需半杆烟”的现象,其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左”倾思想的扩展
B.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C.“一五”计划的实施
D.“双百方针”的推动
3 . 在20世纪的某个时期,我国新增的常见人名主要有建国、建军、和平、爱华、国华、建民、国强、新民、新华、抗美、保国、卫国、跃进、超英、超美、红专等。这反映了人民群众
A.对信息的获取及时准确
B.对人民政权的认同与拥护
C.对战胜英美侵华的自信
D.对三面红旗的肯定与支持
4 . “队里花生大丰收,一颗能榨十缸油,豆荚用来做军舰,十万军队装不够。”这首民间歌谣最有可能出现在中国
A.20世纪40年代末
B.20世纪50年代末
C.20世纪60年代末
D.20世纪70年代末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为1956—1961年中国粮食进出口量的统计数据。对此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A.表中数据与该时段的粮食生产状况不符,明显失真
B.1957—1959年粮食出口持续增加,表明农业政策效果显著
C.1961年粮食进口量激增,体现了实事求是的作风
D.该时段粮食出口量过高,说明“一五”计划成效有限
2019-02-24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湖北省荆门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6 . 1957年底到1960年,我国职工人数从3101万猛增至5969万。这主要是因为( )
A.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B.“大跃进”中大办工矿企业
C.公私合营后国营企业职工大增D.人口增长造成大量劳动力剩余
2019-01-30更新 | 1670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5-2016学年湖北武汉部分学校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7 . 阅读“1956—1966年中国经济发展对比表”(以1956年为基数)结合所学知识,对该表相关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分类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国家财政收入国民收入总额工业固定资产农业总产值粮食产量棉花产量
1956年100%100%100%100%100%100%100%
1966年约200%194.4%近180%300%124%111%161.7%

A.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已经走向成熟
B.周恩来、邓小平在经济领域进行有效调整和整顿
C.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曲折,但成就仍是主流
D.国际国内建设环境已经得到全面改善
8 . 1958年毛泽东视察农村时说:办人民公社的好处是,它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他还认为,人民公社的特点是“一曰大二曰公”。在当年的农村工作会议上,还通过了要求人民公社举办公共食堂、幸福院等决议。这表明发展人民公社的根本目的是
A.适应大跃进运动需要
B.加强农村的政治建设
C.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
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 . 新中国某一期《人民日报》社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社论中
A.新的社会组织是指三大改造中的农业互助合作社
B.这种新的组织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C.新的社会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这种新的组织实际上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10 . 阅读以下的《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可以得出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
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
1960年21.8%26.1%52.1%
增长率–22.8%47%223%

A.“一五”计划取得了重大成就B.国民经济建设比例严重失调
C.建立了合理的国民经济结构D.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工业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