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在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   19581028日,山东县委书记作报告:“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三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材料四   1987年粮食产量达到4亿吨,比1978年增加了32%;棉花产量达到419万吨,比1978年增加了93.3%;农业总产量达到4676亿元,比1978年增加了近三倍。 


(1)材料一中的唱词反映了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的情况下,历代封建王朝基本上实行什么样的农业政策?明清时期这种政策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不利的影响?  
(2)材料二中农民向往的“新乐园”在当时指什么?“新乐园”的幸福生活在当时为什么不能长久?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依据材料三、四回答该政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 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19521953195419551956
农业总产值461510535575610

——《中国统计年鉴》

材料二   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

——《人民日报》社论(1958723日)

材料三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0531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
(2)对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你是如何判断的?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
(3)材料三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综合上述材料信息,你得到了什么重要启示?
3 . 规律提炼阅读下列材料,并运用所掌握的历史基本技能,完成下面主题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年代尺示意图——了解中国近代史的历程】


材料二   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我国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为了贯彻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党和政府制定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领导全国人民有计划地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到1957年底,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同1952年相比,工业总产值增长128%,农业总产值增长25%,钢产量增长近3倍。同时期,我国进行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三   【知识结构示意图——系统掌握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知识】

材料四   【分析数据——解释中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历史现象】



(1)根据材料一“年代尺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写出“千古巨变”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和“获得新生”的历史事件。(注意回答影响类的题目的规律总结)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哪一行业?材料二中“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注意回答实质类的题目的规律总结)
(3)依据材料三的“知识结构示意图”补充填写①②的历史事件。
(4)根据材料四中图一、图二的数据变化,分别体现了1978年以来中国的什么政策的尝试?指出图三中1992年以来经济迅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因素有哪些?(注意“主要推动因素”至少回答两条)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1952-1990年粮食产量统计表(单位:万吨)

年份1952195819591961196219841990
产量16392200001700014750160004071243500

材料二   中国某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系数曲线图



(1)材料一表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和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农业生产发展各呈现怎样的特点?依据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从经济体制变革的角度指出20世纪80年代引起城乡收入差距变化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同对付人类所面临的灾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建立和谐社会是人类文明的理想目标。

材料二   从1923年起,美国进入了持续6年的繁荣时期。由于这一时期主要是在柯立芝总统任内,因此又称“柯立芝繁荣”。但是,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材料三   1959年全国出现了“受灾范围之大,在五十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严重自然灾害,受灾面积达4463万公顷,成灾(收成减产30%以上为成灾)面积1373万公顷。其中成灾占受灾面积比例的30.8%,与历年比并不高,但集中在主要产粮区河南、山东、四川、安徽、湖南、黑龙江等省区的旱灾,占全国成灾面积的82.9%,而且各种灾害交替出现,对粮食生长影响十分严重。因难时期尚未过去的1961年5月31日,刘少奇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已经指出:“这几年发生的问题,到底主要是由于天灾呢,还是由于我们工作中间的缺点错误呢?湖南农民有一句话,他们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有哪些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观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繁荣背后隐藏着哪些严重的危机。严重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政府先后采取了哪些不同的对策?田纳西水利工程的修建体现了哪一应对危机的措施?
(3)材料三中“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说法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这次灾害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恢复发展经济?
2019-08-20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8年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五”计划)农业的投资是非常有节制的,不到总投资的8%。一半以上的投资投入工业,其中90%拨给诸如冶金、机械制造、电力、煤、石油和化工等生产资料的部门。拨款用来扩大农机和化肥生产的小部分工业投资,证明五年计划中被排在靠后的地位。

—《剑桥中国史》

材料二“二五”计划期间1957〜1960年国民经济统计表

材料三1964年制定的《初步设想》确定的“三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按照农轻重的顺序进行安排的。

材料四“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农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二中你能获得哪些重要历史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三中“三五”计划进行了怎样的调整?

(3)材料四中凤阳农民的契约反映了什么?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2018-07-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虎林市东方红林业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