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1959年,粮食和油料大幅度减产,蔬菜、肉类等副食品更加短缺,人民生活日用品生产下降,出现供应紧张。陈云同志及时发现这些问题,并向毛泽东及政治局建议“先安排好市场(副食生产实行国营、集体、个人三条腿走路;拨原材料安排日用品的生产;精简职工队伍,压缩购买力等)再安排基建,安排好衣、食、住、用、行,稳定人民生活。”他还建议:“1959年的钢产量应降为1300万吨。”这些建议得到毛泽东的首肯。这表明
A.“左”的错误得到一定程度的纠正
B.为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奠定初步基础
C.从根本上解决高指标、浮夸风问题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有益尝试
2022-05-23更新 | 793次组卷 | 4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2022届普通高考模拟试卷历史试题
2 . 人民公社集体生产组织下的劳动时间与收入之间几乎没有多少关联性,或者说在大规模组织的生产中,一个人所挣得的工分数与其付出的劳动时间有直接关系,但与其努力程度的关联则很小。这表明
A.农业生产监督与计量成本高昂
B.理想化制度设计导致公社运行效率低
C.多劳多得分配方案得以贯彻落实
D.公社体制点燃了民众的理想主义激情
2022-05-12更新 | 305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二轮复习检测五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1957,在苏联对中国的投资显著减少的情况下,国务院提出“发展工业要大中小结合起来,大的中央搞,中的地方搞,小的由乡和合作社搞”。中央企业产值所占比重由1957年的39.7%下降到1958年的13.8%,同时,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支出的比重由1957年的29%骤然上升到1958年的55.7%。上述材料意味着
A.中国开始破除对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
B.中苏矛盾加剧变相催生了大跃进的出台
C.中苏关系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D.中央政府简政放权鼓励地方推进工业化
4 .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中央关于“三农”问题文件的关键词有: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这三个关键词都表明
A.农村生产关系不断调整B.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复杂性
C.农业工作处于中心地位D.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
2021-10-22更新 | 578次组卷 | 11卷引用:2022届高考历史仿真模拟卷(山东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图是我国1956-1966年工业总产值和农业总产值以及国民收入指数(以1952年为100)的变化。这一时期,我国
A.经济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B.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C.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基本实现D.开始摆脱苏联模式的影响
2021-09-10更新 | 26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2届云南省保山市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综试题
6 . 如图是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53-1978年)GDP及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这
A.经济指标一直持续向好B.经济发展深受国内外形势影响
C.经济政策调整作用明显D.人民群众的经济建设热情高涨
2021-09-09更新 | 484次组卷 | 6卷引用:陕西省渭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