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公社的山羊长得壮,上山碰到非洲象,山羊打个大喷嚏,轰隆一声比雷响,大象吓得直哆嗦,扑通跪倒直喊娘。”与这首歌谣相关的史实是
A.“一五”计划B.“大跃进”C.“文化大革命”D.改革开放
2 . 下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画中情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导B.国民经济出现严重的困难
C.“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D.盲目学习苏联的经济模式
3 . 下图所示是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一幅宣传画。画中情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盲目学习苏联的经济模式B.国民经济出现严重的困难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导D.“左”倾错误蔓延到经济领域
4 . 1956--1966年,我国经济建设呈现的趋势是(     
A.经济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B.开局和中期较好,后期有问题
C.开局较好,中期有问题,后期纠正
D.开局有问题,中后期逐渐纠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大跃进的红旗渠被誉为“人工天河”,其干渠和支渠约1500公里,1960至1969年修建完工,参与民工7万人,先后81位干部、技工和农民献出了宝贵生命,削平了1250座山头,开凿211个隧洞,解决了全县干旱问题。材料反映了
A.大跃进对生态平衡破坏严重B.中国人艰苦创业的时代精神
C.党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D.我国高指标左倾错误的泛滥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实现国家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然要求和必要条件,也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的夙愿。旧中国的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只占很小的比重,1949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而且发展极不平衡,仅有的一点工业基本上集中在沿海城市和地区。……到1952年工业已经恢复并超过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但总的说来,中国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杨先材《中国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卷》

材料二   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表


材料三   邓小平曾说:“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实际上是共同落后,共同贫穷,”必须打破平均主义,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比较快地先富起来,这是“加速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邓小平与当代中国思想解放》

材料四   “那时候我去广西火车站坐车,车站上就挂着大幅标语,写着‘坚决抵制来自广东的资本主义倾向’,郭华雄回忆说。当时很多人认为搞改革开放是资本主义的东西,有很多名词,如“苏修”“资本主义搞复辟”等。一开始,特区的建设只是作为一个试点,当时珠海景山路的左边是特区,下边就不是了,它的区域最开始只有8平方公里,后来扩大到10平方公里,最后才慢慢扩展到整个珠海。“

——摘编自《“珠海经济特区好”》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优先发展重工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过去搞平均主义,吃‘大锅饭’”在农村中的表现是什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建设方针有什么转变?从中你有何启示?
(3)材料四中反映了珠海经济特区初创时期有什么问题?经济特区的创办有何意义?
7 . 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2019-01-30更新 | 2900次组卷 | 66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2-2023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根据余华的同名小说拍成的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包的箱子要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这个场景应该是在
A.“一战”时期B.国民政府十年建设时期C.20世纪50年代D.20世纪80年代
9 . 有学者说:“政府主导下的资源动员和分配模式,体现了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模式区别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特殊性。……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特点,毛泽东后来(1958年)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由此可知,该总路线实质上是一种
A.物质刺激
B.意识形态的对抗
C.精神鼓励
D.不均衡增长战略
10 . “你是英雄咱好汉,高炉旁边比比看,你能炼一吨,咱炼一吨半;天上繁星点点,地上红光闪闪,王母惊呼玉帝打颤,感叹天上不如人间。”材料中反映的运动
A.提高广大人民生产积极性
B.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片面强调了公有化的程度
D.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2016-12-13更新 | 470次组卷 | 35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第六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