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1953年起,我国开始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下表中“二五”计划与“三五”计划出现间隔的主要原因是
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8—1962年第二个五年计划
1966—1970年第三个五年计划
1971—1975年第四个五年计划

A.开展“大跃进”运动
B.发生了较严重的经济困难
C.进行国民经济的调整
D.着力推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2 . 1961年3月以后,人民公社恢复了社员的自留地,农村的集市贸易,停办了公社食堂,实行以生产大队为核算单位。这些举措的出发点是
A.彻底解决人民公社问题
B.恢复先前实行的农村合作社
C.为实现包产到户做准备
D.努力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2019-07-12更新 | 72次组卷 | 5卷引用:第04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每日一题·2018快乐暑假》高二历史
3 . 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工作会议根据陈云的意见,制定了《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销售的九条办法》.据统计,全国精简下来的近2000万职工中,有67%回到农村。这表明
A.中央决定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B.违背“一五”计划城镇化建设要求
C.中央对党的“左”倾错误的调整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初见端倪
4 . 1966年新中国第一次全国农业机械化会议召开后,支援穷队(生产大队)投资改称“支援农村人民公社投资”,从主要帮助穷队发展生产转变为发展农业机械化。这表明当时
A.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一定优势
B.中央在反思农业发展的方向
C.工农业生产出现了严重失衡
D.人民公社的模式发生了变迁
5 . 1961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进商业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和《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两份文件,要求把过去撤销或合并的农村供销合作社恢复起来,允许个体手工业者自产自销,自由支配个人的收入。这些做法
A.是对三大改造的继续深化
B.宣告了人民公社体制的结束
C.意在缓解严重的经济困难
D.揭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6 . 1961年5、6月间,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工作会议,陈云在发言中强调:“……面前摆着两条路要我们选择:一个是继续挖农民的口粮;一个是城市人口下乡。两条路必须选一条,没有什么别的路可走。我认为只能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走压缩城市人口这条路”的主要目的是(     
A.扩大人民公社化运动B.改善城市居民生活
C.推动经济体制改革D.缓解国家的经济困难
7 . 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的起源
2019-01-30更新 | 2096次组卷 | 52卷引用:四川省新津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高产卫星”是“大跃进”时期常用词。有人以《人民日报》为例做统计,“高产卫星”一词,1957年未有文章使用,1958年有85篇,1959年有15篇,而1960年只有1篇,并且还是“陕西长安县的一个学习组说1958年种的‘三亩六分高产卫星田’不尊重‘庄稼生长的规律’了”。下列对“大跃进”的准确认识有
①“大跃进”只在农业领域展开        ②“高产卫星”折射“大跃进”浮夸盛行
③ 1958年“大跃进”快速推进          ④1960年基层对“大跃进”有所反思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2019-01-30更新 | 1628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6-2017学年广东省清远市三中高二上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建国后,我国出现过两年多的时间内,2600万人浩浩荡荡的从城市退回到农村的现象。导致该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B.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C.国民经济政策的调整D.中西部三线建设的需要
10 . 1962年7月,邓小平在接见出席共青团七届三中全体与会者时说,现在出现了一种新情况,如实行“包产到户”、“责任田”、“五统一”等等;又说,“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应该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这段话表明邓小平倾向于
A.赞扬农业生产合作化
B.打破单一的人民公社体制
C.肯定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D.纠正党内“左”的错误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