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 道试题
1 . 1962—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B.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C.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2021-06-11更新 | 167次组卷 | 44卷引用: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1962年,陈云在中共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讲话,着重谈了国民经济计划中的综合平衡的问题,并向毛泽东建议在农村实行分田到户。这些主张
A.解决了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问题B.解决了重工业占比过大的问题
C.有利于对经济模式进行正确探索D.否定了人民公社存在的必要性
3 .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表述,正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社会主义阶段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20世纪50至70年代,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D.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4 . 1962年中央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调整,大力压缩重工业战线。这一措施意在
1960年1962年
基本建设投资388.69亿元71.26亿元
大中型工业项目1500个1000个
工业总产值950亿880亿
A.改善国民经济结构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发挥政府主导作用D.改变所有制的结构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85月,中国共产党八大二次会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材料二   第一组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


第二组今日商品任意挑选。



(1)在“总路线”指导下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中进行了重大活动,实质上犯了什么错误?党和国家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2)材料二中两组图片分别反映了怎样的经济体制?
6 . 20世纪60年代初期,中共中央重新制定了进口商品的次序:“第一,粮食:第二,化肥、农药、药品油脂:第三,用于加工成品出口的原料和化工材料;第四,政治照性的物资:第五,橡胶、石油、铜铝、钢材、尖端技术和国防所需器材、工业设备等。”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实现B.西方强化了对华经济封锁
C.中苏关系恶化引发的调整D.应对当时严峻的经济困难
7 . 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期间,我党曾犯了两次严重的“左”倾错误,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巨大的挫折与损失,带给人们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日报》连续发表“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小麦亩产12万公斤”“皮棉亩产5000斤”和“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

材料二   “大跃进”时期的宣传漫画。


材料三   1966~1968年的国民经济状况(部分)。

年份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比上年
1966年2534亿元+17.3%(约)558.7亿元+24.4%(约)
1967年2104.5亿元-17%(约)419.4亿元-25%(约)
1968年2015.3亿元-4.2%(约)361.3亿元-13.9%(约)


(1)上述材料所示现象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对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所造成的危害。
(2)材料一、二涉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3)针对材料三所示问题,党和政府进行了哪些努力?
8 . 下面是1953~1965年我国资金流动情况表
1953~19571958~19621963~1965
流入重工业的资金(%)38.754.948
流入农业的资金(%)7.611.418.4
流入其他部门的资金(%)53.733.733.6

决定上表中资金流向的主要因素是
A.产业结构现状
B.经济发展规律
C.国家经济政策
D.国际关系格局
9 . 1961年3月,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向毛泽东汇报安徽省实行“责任田”的情况,并在会上介绍“包产到户”的做法。毛泽东表示可以试验。据估计,到1962年上半年,全国20%农村地区、安徽80%农村、贵州40%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反映了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推广
B.国家调节失衡的工业农业比重
C.严峻形势下对政策的局部调整
D.国家的调整政策得到长期坚持
2019-04-2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适应性月考(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10 . 1961年3月,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向毛泽东汇报安徽省实行“责任田”的情况,并在会上介绍“包产到户”的做法。毛泽东表示可以试验。据估计,到1962年上半年,全国20%农村地区,安徽80%的农村,贵州40%的农村实行了“包产到户”。这反映了
A.农村中“左倾”思想得到纠正
B.严峻形势下对政策的局部调整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D.农民获得了农业生产的自主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