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国民经济的调整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1 . 1962年1月,中共中央通过了“三自一包”的经济建设方针。“三自”即允许农民耕种自留地,自办私人小作坊,在自由市场上出售产品;“一包”即农民承包政府规定的农业生产指标,要求保证完成。中央通过这一经济建设方针,旨在
A.撤销人民公社体制B.促成经济体制改革
C.全面纠正右倾错误D.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3 . 1964 年开始,东部沿海地区的工厂、工人、干部、资金、设备等大量涌向中西部地区,仅1964年下半年到1965年,在西南、西北部新建、扩建和续建的大中型项目达300余项,内迁工厂400 多个。中央财政也重点投向内地,仅1965~ 1967年,国家对四川省的投资就占到全国的14.5%。这一历史现象
A.旨在建立相对完善的工业制造体系B.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正在有序进行
C.巩固了国防安全调整了工业的布局D.符合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建设特点
4 .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城镇人口数的变化和农业总产值增长率的变化。两组数据在1960-1965年都发生了明显变化,其背后的共同原因是
A.社会主义改造和“一五”计划的完成B.国民经济调整的促进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文化大革命”的波及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60年刘少奇在一次谈话中提出了他的“堵漏洞理论”,该理论清楚地表达了三层意思:一、社会主义经济有漏洞;二、资产阶级堵漏洞是好事;三、社会主义要与资产阶级竞争,一道来堵漏洞,促进社会主义经济的完善。这说明社会主义经济的完善
A.要重视发挥市场的作用B.应坚持用行政命令的办法
C.亟需增强国有企业活力D.务必要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6 . 陈云在1962年3月召开的中央财经小组会议上指出,"现在的计划,实质上是要把工业生产和基本建设的发展放慢一点,以便把重点真正放在农业和市场上。"并提出要准备对重工业、基本建设的指标"伤筋动骨",要痛痛快快地下来。这些主张
A.冲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B.正确分析了社会的主要矛盾
C.指导了国民经济的调整D.扭转了思想上的"左"倾错误
7 . 20世纪中国曾出现两次工业向西部内陆地区迁移的现象,一次在30年代中后期,一次是60年代后。这两次
A.都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B.都伴随着政治中心的转移
C.都推动合理工业布局的形成D.完全由政府主导向西迁移
8 . 下图是1961年由福建省机械工业厅科学研究院颁发的一张《车工转农民证明月书》。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就突出B.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兴起D.国民经济转入调整轨道
2020-11-01更新 | 147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是福建省诏安县1953~1970年全县工农业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情况。此表格信息整体上反映了
A.国家注重工业经济的发展B.国家政策对工农业的影响
C.工农业发展比例日趋平衡D.“文革”对国民经济的破坏
2020-10-19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砀山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1961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八届九中全会规定国家对企业实行“五定”:定产品方案和生产规模,定人员和机构,定主要原材料消耗定额和供应来源,定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定协作关系。该规定旨在
A.整顿企业秩序B.系统纠正“左”倾错误
C.稳定市场物价D.推动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