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周恩来与邓小平的整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73年初,国家计委向国务院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三五年内引进43亿美元的成套设备,引进重点是解决吃穿用的问题,加强支农工业和基础工业,史称“四三方案”。这一方案
A.基本克服了我国经济发展的技术引进问题
B.充分利用西方经济发展“黄金”时期的成果
C.反映中国已基本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D.是国际局势变化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结果
2022-05-27更新 | 11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最后一卷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生产能力,中国出口商品一直以初级产品为主,到1957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仍高达636%,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比仅为364%,而且其中将近3/4是轻纺工业产品。中国进口商品则以成套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原料等生产资料为主,“一五”期间其进口额占中国总进口的比重始终处于916%以上。据统计,1950年,私营企业承担的进出口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335%,之后随着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非国营企业逐渐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中退出,到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全部由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由于冷战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敌对、孤立甚至封锁禁运政策,我国内地贸易的市场主要是中国港澳地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与部分西欧国家(英国、法国、瑞士等)也有小规模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195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8~197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 下图所示为1949 -1977年我国城市人口与非农业人口的比重变化信息。导致图中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B.新中国成立与政局稳定
C.经济建设与政府的调节D.农业生产取得丰硕成果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如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民生问题成为国家财政支出关注的重点
B.对外开放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民营企业成为社会投资主体的趋势加强
D.经济建设支出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6 . 据统计,197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35亿元,比1971年增长4.5%。其中,工业总产值比1971年增长6.6%。1973年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工农业总产值达3968亿元,比1972年增长9.2%。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革”并没有冲击经济的发展B.这与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有关
C.“文革”期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D.这是邓小平推行全面整顿的结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