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周恩来与邓小平的整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生产能力,中国出口商品一直以初级产品为主,到1957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仍高达636%,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比仅为364%,而且其中将近3/4是轻纺工业产品。中国进口商品则以成套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原料等生产资料为主,“一五”期间其进口额占中国总进口的比重始终处于916%以上。据统计,1950年,私营企业承担的进出口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335%,之后随着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非国营企业逐渐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中退出,到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全部由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由于冷战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敌对、孤立甚至封锁禁运政策,我国内地贸易的市场主要是中国港澳地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与部分西欧国家(英国、法国、瑞士等)也有小规模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195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8~197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 1975年8月30日,主持中国科学院工作的胡乔木在恢复科学院哲学和社会科学部(即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报告中提出,必须要为哲学和社会科学注入新的活力,政治伦理不能代替科学,应重视自然科学的发展。据此可知,恢复中国社会科学院主要是因为
A.改革开放急需新兴科技人才B.部分领导对“文革"错误有所认识
C.“文革”中邓小平再次被打倒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50~1900年部分国家制造业(手工业和机器工业)产量份额变化表(%)


(注:图中蓝色部分为A,黄色部分为B,绿色部分为C)

材料二     中国1952-1978年间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变化表(%)

从产业结构上看,1965年以后,非常像发达国家中的高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平均来看,尤其从工业角度来看,改革开放之前增长率并不慢,达到了6%。因此,中国在60年代试爆了原子弹,在70年代卫星上天。从这个角度看,整个经济是非常有效率的,一个农业国在20年之内就做到了发达国家才可以做的事情。举国之力大力发展工业,虽然从现在的角度看不太符合科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却唤起了强大的民族荣誉感和民族凝聚力,也为之后的工业发展打好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提供了宝贵的生产经验。

——以上材料均摘自唐浩《新中国工业化思想简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B、C三个柱状图分别代表哪个国家,分别说明三个国家1750-1900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变化的基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前新中国工业化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
2019-12-23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六校2019年高三上期第二次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73年,周恩来说:“台湾有一个高雄港是自由港,没有税,吸引外资带着原料去建厂,利用台湾的廉价劳动力、劳务费,然后把商品回销外国,这样很多外资去台湾投资。”同年,陈云提出:“要把一些界限划清楚,如不要把实行自力更生方针同利用资本主义信贷对立起来,做工作不要被那些老框框束缚住”。这些主张
A.表明了建立自由港吸引外资的愿望
B.明确了利用外资和自力更生的关系
C.强调了打破贸易壁垒扩大市场的需求
D.蕴含了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理念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据统计,1972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635亿元,比1971年增长4.5%。其中,工业总产值比1971年增长6.6%。1973年国民经济各项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工农业总产值达3968亿元,比1972年增长9.2%。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革”并没有冲击经济的发展B.这与周恩来恢复调整国民经济有关
C.“文革”期间经济保持快速增长D.这是邓小平推行全面整顿的结果
6 . 中国在1965—1976年间出现了三次经济复苏回升,分别是在1965年、1973年、1975年。其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A.对外贸易的发展
B.“大跃进”的推动
C.实施“一五”计划
D.纠正“左”倾错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