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周恩来与邓小平的整顿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受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工业生产能力,中国出口商品一直以初级产品为主,到1957年初级产品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的比重仍高达636%,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比仅为364%,而且其中将近3/4是轻纺工业产品。中国进口商品则以成套机械设备和工业生产原料等生产资料为主,“一五”期间其进口额占中国总进口的比重始终处于916%以上。据统计,1950年,私营企业承担的进出口额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335%,之后随着对私营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非国营企业逐渐在中国对外贸易活动中退出,到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全部由国营外贸公司垄断经营。由于冷战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实施敌对、孤立甚至封锁禁运政策,我国内地贸易的市场主要是中国港澳地区、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与部分西欧国家(英国、法国、瑞士等)也有小规模的贸易往来。

——摘编自盛斌、魏方《新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据《中国统计年鉴(2018)》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0~195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8~1977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1998年国内生产总值变化


材料二中国经济普查结果——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GDP)(2005)年12月18日公布)

项目生产值
(亿元)
占GDP比重
(%)
比年快报增加值
(亿元)
比年快报增加比重
(%)
第一产业2095613.1—2.1
第二产业7390446.21517—6.7
第三产业6501840.721297+8.8

注:“年快报”指2004年经济公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05年底的经济普查得出的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与2004年公报统计数据相比,增加值变化最大的是哪个产业?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2004年的中国GDP是多少?1991年,中国GDP才突破两万亿,1992年后,GDP平均每年就增加上万亿。请问为了推动中国经济更快发展,1992年中共十四大作出了哪些重大经济建设决策?
2019-08-1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年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阶段考试(四)历史试题
3 . 1962年和1973年,我国的国民经济都呈现恢复性发展的状态,其相同原因在于
A.中共八大提出正确方针B.国内动乱局面基本结束
C.党内反革命集团被粉碎D.党采取了纠正 “左”倾的错误的措施
2016-11-18更新 | 5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1年河北省正定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