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8 道试题
1 . 如表是1996—1997年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表(%),材料说明(     
时间1996年1997年
国有经济78.47%54.4%
集体经济39.4%14.2%
个体经济15.5%31.4%
A.各种经济形势保持发展的态势B.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的深化
C.个体经济保持一枝独秀的态势D.公有制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
2 . 1977年,中国农轻重产值比为25.2:32.9:41.9,到1978年则变为24.8:32.4:42.8。1979年4月,党中央提出3年的时间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1982年,农民人均收入比1978年增长1倍,城市职工增长38.5%。此时国民经济“八字方针”的提出(     
A.有利于缓解“大炼钢”问题B.保障了发展生产资料的积极性
C.聚焦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是为了更快形成新的生产能力
3 . 下面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部分年份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统计表。这表明我国(     
年份机耕水平(%)机播水平(%)机收水平(%)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197942.410.42.620.9
198538.89.43.619.4
199051.015.07.027.0
199556.320.011.231.9
200047.825.818.332.4
200346.826.719.032.4

A.农民生产积极性逐步提高B.农业生产摆脱了自然环境限制
C.农业机械化得到一定推广D.工业落后的局面得到初步改变
2023-03-0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分析下图,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2019—2022年上半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
A.城乡差别明显缩小B.精准扶贫效果显著
C.农村改革取得成效D.经济结构趋于合理
2023-01-1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五校2023届高三1月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1991年,国家统计局公报,“全年城镇新安排就业700多万人,年末城镇待业率为2.3%。”1994年公报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5万人,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6%。”这反映出 (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
6 .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越来越多的国营工厂技术人员在工作日选择在工厂里喝茶、看报,到了周末便卷着图纸跑出城到乡镇企业里兼职,成为“星期天工程师”(当时实行单休)。这一现象从侧面反映出(     
A.乡镇企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B.农村改革倒逼城市改革
C.城市职工的劳动积极性提高D.国有企业福利有所下降
7 . 1983年英国学者杰克·哥瑞参观了山东烟台桃村,在总结桃村致富的经验时指出,“把原来只为本村服务的面粉加工厂和服装厂,扩建成面向广大市场的厂子。把产品销到远方去。办旅馆、饭店、百货公司,发展面向社会的服务业。”关于桃村致富原因的表述,最合理的解释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动
C.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推动D.山东沿海地区对外开放政策推动
8 . 下表所示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获取和技术改造情况。据此可以判断,这一时期我国(     
(单位:千万元)
指标2004年2009年2018年2019年
引进国外技术经费支出397.4422.2465.3476.7
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经费支出61.2182.091.096.8
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82.5203.4440.2537.4
技术改造经费支出2953.54344.73233.43740.2
A.工业企业发展举步维艰B.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
C.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D.充分认识到科技的重要性
10 . 改革开放后,家庭联产承包经营成为农村的主要生产模式。2005年,国家通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转包行为得到法律的认可和规范。这一举措
A.加速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B.促进了土地所有制的革新
C.有利于弥补个体农户生产的不足D.带有农业集体化生产特征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