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49 道试题
1 . 1980年,重庆市提出并推行“商业四放开”“工业五自主”措施,即让国有商业企业在经营、价格、分配、用工上有自主权,国营工矿交通企业在生产经营、产品定价、劳动用工、内部分配、技术改造上实行自主。这些举措旨在(     
A.加快改革开放步伐B.调动企业的积极性
C.优化国民经济结构D.全面推动国企改革
2024-02-28更新 | 197次组卷 | 4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彩虹学校南校区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11次模拟考试暨一轮复习效果检测历史试题
2 . 针对农村环境治理问题的出现,1978-1980年国家环境政策的关注点是农药残留,污水灌溉等问题.1981-1989年国家环境治理政策的关注点调整为企业“三废”排放等问题。农村环境治理政策关注点的变化(     
A.说明经济体制改革重心转向城市B.侧面反映农村经济结构变化
C.证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弊端D.体现政府对乡村环境的关注
2024-02-23更新 | 217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1993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中提出:自当年4月1日起取消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到1993年底,全国95%以上的市县都完成了放开粮价的改革。票证时代彻底终结,捆绑在商品身上的枷锁终于打开。粮票和油票的命运反映了(     
A.产业结构的调整B.计划经济的实行C.对外开放的深化D.经济体制的变革
2023-12-27更新 | 193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都市化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农民不离本土,变农村为微小城市或准城市,其趋向则是连成规模,成为正式都市或者成为某个城市的部分。这里居民生活的条件、方式已与多数城市居民相同,其物质消费可以用超前、丰裕来形容。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农民增收B.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劳动力转移D.土地流转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有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对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要正确评价,不能用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也不能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确看待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自中共八大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并说明其对改革开放的积极作用。

材料二   改革的步子要加快(节选)(1987612日邓小平会见外宾时的谈话)我们的改革和开放是从经济方面开始的,首先又是从农村开始的。为什么要从农村开始呢?因为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进行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把基层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农业实行多种经营,因地制宜,该种粮食的地方种粮食,该种经济作物的地方种经济作物,不仅粮食大幅度增长,经济作物也大幅度增长。农村改革见效非常快,这是我们原来没有预想到的。当然,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赞成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那时候是万里同志主持。我们就是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方针政策。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2)史料按时间与价值可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按获取途径和保存状态可分为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口述史料等。请依据上述两种标准,指出材料二的史料类型。并从材料二中获取信息,解读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6 . 如表是1996—1997年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表(%),材料说明(     
时间1996年1997年
国有经济78.47%54.4%
集体经济39.4%14.2%
个体经济15.5%31.4%
A.各种经济形势保持发展的态势B.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的深化
C.个体经济保持一枝独秀的态势D.公有制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
2023-10-25更新 | 150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9 中国现代史:改革开放后 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新高考专用)
7 . 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五次调整:改革开放后实行的____,在坚持____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2023-09-17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十单元单元整合
8 . 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由于大量简单劳动岗位消失,上海失业人口剧增。2001年,上海启动“4050项目”,将40岁以上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列为重点帮扶的再就业群体。所有“4050项目”都必须经过社会公开招标,中标者在政府扶持和市场中介监督下实施,政府还鼓励大龄下岗职工自主创业,由政府给予免费指导、培训和税费减免。五年来,上海创造了职业培训100万人,再就业近百万人的奇迹,这反映了(       
A.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B.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C.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23-09-08更新 | 12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生产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①第一阶段为19501978年。1949年,中国粮食总产量只有1.132亿吨,29年间年均递增3.5%。……②第二阶段为19791984年。1984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073亿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粮食增长最快的时期。……③第三阶段为1985年到今。1995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4.666亿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粮食问题》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粮食总产量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9~1984年间“粮食增长最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并简要分析其原因。
(3)你认为当前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10 . 1985年起,我国政府不再编制和下达全国的出口商品收购计划和调拨计划,批准一批具备经营外贸条件的大、中型生产企业直接经营对外贸易。同年,我国对外贸易部在北京召开了全国出口商品在国外获奖的表彰大会,向我国在国际获奖的41项出口商品的生产单位和个人授奖。这些政策规定与表彰大会(       )
A.说明我国开始摆脱计划经济体制B.顺应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C.表明我国外贸机制发生根本改变D.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新阶段
2023-08-18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试题调研·2023年高考历史第9辑-押学科热点题常考核心考点考前20天第31题新中国成立后经济的发展与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