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下列图示为1978~1984年中国农民粮食销售(图1)与国家收购(图2)情况(单位百万吨)。这可以说明

A.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基本形成B.市场对粮食供求调节作用有限
C.粮食流通渠道呈现单一化趋势D.农村经济所有制结构有待优化
2022-03-16更新 | 460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下图描述了1952~2013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非农就业)人数的演变路径。据图示“①、②、③”三处非农就业人数大跳跃可以推知

A.计划体制一直阻碍农村劳动力转移
B.非农就业大跳跃是政策调整的结果
C.中国经济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
D.改革开放初期农村劳动力转移最快
2019-04-24更新 | 657次组卷 | 7卷引用:2019年湖南省湘潭市第一中学高三高考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凤阳农民说:“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经济的什么特点?我国古代采取了哪些与之相应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古代传统经济在近代逐步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所给的图示回答,近代民族企业诞生于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近代民族企业最早产生在哪些地区?
(2)根据材料三所给的图示判断,近代民族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是什么时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它迅速发展的原因?结合材料三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农村采取了什么重大的经济体制改革举措?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大包干”的实施有何作用?
2015-08-14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湖南衡阳县第一中学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4 . 下面是苏联和中国的粮食产量(1950—1984年)示意图。20世纪 80年代两国粮食产量状况出现巨大差异的重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B.外交因素C.政治因素D.人口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根据如下湖南某市(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示意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某市居民收入增长示意图
A.图中所示地区居民收入在湖南省内名列前茅
B.改革开放以来该市城乡收入的差距总体减小
C.图中所示地区的贫困问题已经得到基本解决
D.城市体制改革后该市城市收入增幅超过农村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

劳动分工“农夫行饷田,闺妾起缝素”
农产培育“种谷必条五种,以备灾害”“还庐树桑,菜茹有畦瓜瓠果蒇……鸡豚狗彘毋失其时”
工具技术牛耕、铁农具、曲辕犁、选种和育秧、测知节气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

19世纪60年代,浙江地区:“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据《南浔志》卷31
昔日女布(指土布)遍于县市,然自外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顺德县志》1853

材料三1949-1987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分别说明图中A、B两个产量波峰区出现的主要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各方面主要表现


材料二 近代中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部分表现


材料三 1949—1987年中国粮食产量变化示意图(单位:万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征。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农业经济的主要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建国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的基本趋势,并分别说明图中A.B两个产量波峰区出现的主要原因。
9 . 历史上中苏两国曾经走过相似的道路,下面两图是前苏联和新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示意图,如果图中C=G,那么,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A=EB.B=HC.B=FD.D=H
2019-01-06更新 | 1092次组卷 | 20卷引用:2022年湖南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