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流行一句谚语“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其余剩多剩少都是自己的。”这是当时哪一制度或政策的写照
A.国企改革B.家庭承包责任制C.乡镇企业D.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 . 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这一“新局面”在农业领域的主要表现是(     
A.扩大企业自主权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坚持对外开放D.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3 . 1978年,安徽省发生大旱,省政府鼓励农民生产自救。在这种政策推动下,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秘密协议,把生产队土地分到户,包干经营。一年后,这里的粮食获得空前大丰收。这一事例表明
A.农业发展带动了经济体制改革B.政策调整消除了凤阳县灾情
C.生产关系变革调动了农民积极性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普遍推行
4 . 1984年,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富有影响力的企业相继诞生。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B.城市经济改革的推动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对外开放的全面实施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激荡三十年》中写道在1983年之前,政府明令不允许私人买汽车跑运输,一个今天已经消失的经济犯罪名词——投机倒把’在当时是一个很严重的罪名。”之后,“投机倒把”的罪名被“长途贩运”所替代。出现这种变化得益于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中央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地位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6 . 1979年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到1979年,“凤阳全县粮食产量比1978年增长49%,卖给国家粮食4450万千克。”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大跃进”运动的开展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017-08-06更新 | 574次组卷 | 27卷引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满洲里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理)试题
7 . 我国户均土地规模从1986年9.2亩下降为1997年的7.65亩。随着农村人口的日益增长,人均土地面积和最初15年的承包权限的政策使农民不可能把太大的经营成本投入到土地中,所以我国绝大多数农户生产力还是低级的人畜力的水平。这一现象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实际上是小农经济的回归
B.已经不适应农村地多人少的现实
C.激发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D.不利于农村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8 . 下图是某同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时使用的一幅照片。照片摄于1980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前,红旗轿车旁的牌子上写着“在不影响我处工作情况下,观众使用车照一次收费二角”。若给该照片配一标题,最合适的是
A.市场经济春风劲吹B.网络炒作败坏风气C.计划经济坚冰初融D.思想超前有损体制
9 . 1979年,国务院183号文件指出,农工商联合企业有权对已经完成购销任务的农产品自行组织加工生产,各相关部门应当将这种加工生产纳入计划范围,对其进行所需物质的供应。材料表明
A.在计划经济主导下,企业有一定自主权
B.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体制发生质变
C.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制开始形成
D.产权清晰,责权明确的现代企业制度确立
10 . 1979年9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把《草案》中的“不许包产到户,不许分田单干”,改为“不许分田单干。除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外,也不要包产到户”。材料表明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国情B.经济体制改革在争议中探索
C.包产到户不被民众认可D.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