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5 道试题
1 . 农村发展,是衡量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方面。农民记忆,是乡土中国迈向现代中国的真实“手稿”。下面材料出自一位农民的日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81年10月23日

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当晚,本组人员聚饮。

1985年5月10日

本村许多青年到城市里打工,有的去禹城市棉纺厂,有的去平原县造纸厂,有的还去了深圳等南方沿海城市,那里有许多外国企业。听说技术很先进。有的回乡里,学人家自己办企业了。我也想出去闯闯。

1992年12月3日

孩子表哥从国营企业回家,说现在工厂叫公司了,厂长叫董事长,还入股分红。

1999年4月17日

早上8点,到禹城农机大世界,我花5800元,买一台18马力大轮新湖牌拖拉机。11点就到家了,别人见了,投来羡慕的眼光。

2005年12月22日

县里开人代会,电视直播,王县长承诺免费放电影、办图书馆等八件事。件件暖心。

2006年1月1日

国家对咱农民格外照顾,就连农业税都不交了,老百姓敲锣打鼓放鞭炮。

——摘编自:人民日报《农民日记见证乡村变迁(我的亲历)》


(1)指出日记中反映的农民身上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基于以上分析,谈谈你的认识。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决定废除余粮收集制,同时开始施行粮食税制度。列宁认为在小农经济占优势的国家里,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政策,只能通过“用农民所需的工业品换粮食”,因此粮食税是从极度的贫困、经济的破坏和战争迫使我们所施行的特殊“战时共产主义”向正常社会主义的产品交换进行过渡的一种形式。

——摘编自李京子《苏俄“新经济政策”研究》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产品产量稳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明显加强,生产条件大大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实现了跨越式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解决了13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对世界农业也做出了积极贡献,取得的辉煌成就举世瞩目。

——摘编自中国网《改革开放30年:农业与农村经济三十年辉煌成就》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列宁对粮食税制度的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俄实行粮食税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变化的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国家农业政策制定的认识。
2021-01-02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19年6月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实际上“食粮均配法”.收取农民出产物之全量,为近时西伯利亚以及其余各处农民反抗的真因一这种风潮,我们到莫斯科时已经很甚。现时正是俄共产党开第十次大会,商议改变策略。

——瞿秋白《赤都心史》


(1)导致“近时西伯利亚以及其余各处农民反抗”的原因是什么?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作了怎样的“策略”改变?

材料二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展开的,到目前为止,这一历程大致可以划分为“目标探索”“框架构建”“体制完善”和“新的探索”四个阶段。

——高尚余《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和启示》


(2)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始于何时?有何重要意义?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政策调整的认识。
2020-12-10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201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题
4 . 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农业式作,他曾多次指出:“农业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产业”,“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结合所学知,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为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历代王朝大都推行怎样的经济政策?
(2)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针对农业及农民问题提出过什么主张?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在农村革命根据地对农业及农民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对农业进行了社会主 义改造,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改变?在农业科技领域,哪一项科技成就极大提升了水稻产量,对缓解我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做了历史性贡献?
(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为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我国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为何能极大地的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5)综合上述问题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建设的认识。
2021-03-17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道路上有三次重要的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30年代西方大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后的中国。结合在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不同时期发生在俄国、美国、中国三个国家的“改革调整”各是指什么?
(2)三国的“改革调整”各有何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3)三次改革作用的共同之处是什么?据此谈谈你对经济体制改革的认识?
2021-01-1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十五中学2019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 远的变化。在中国最贫困的省份,特别是在安徽,中国领导者开始了叫 “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 底,甚至这些集体农业的痕迹,也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了。在私人和集 体之间划分收入已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 基础的。

——摘编自[美]—.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编《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在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后,村民更加关心的是个人自家的田地,而对于修建一些公共水渠和抗旱水坝等水利设施积极性不高,由 于这些基础设施的缺乏,结果又加剧了自然灾害的严重性。另外由于土 地分散经营,各自为政,在对于水源的利用和病虫害的防治方面也存在 一些弊端。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散了土地的经营权,使得中国的农业效率非 常低下。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 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而且这种经营方式还增加了粮食的成 本,使得中国农产品在与国外竞争中处于劣势。

——摘编自吴剑平、马怀家《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利弊及土地 规模化经营的趋势》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村土地开发利用的认 识。
2020-09-01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决定》全面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原则和步骤,为全面改革制定了蓝图。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报告第一次系统地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基本路线,并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和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在上述文件的指导下,我国这期间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阶段。

——摘编自汪海波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三   1993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这就标志着国家正式取消全国范围的粮食统销。……随着全国范围的粮食统购统销政策依次逐步取消,与此相随而生的粮票制度也走向解体并消亡。

——张艳国、彭白云:《论新中国粮票制度的兴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国家推行的粮食政策及其反映的经济体制,并分析这一经济体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这期间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阶段”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粮票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据此谈谈你对粮票兴废的认识。
2020-07-14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示范高中培优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春季联赛历史试题
8 . 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动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民曾经向苏维埃政府提议,要求政府在收集粮食时要考虑到他们的利益,让他们明确地知道需要交出多少粮食后才能从事经营。为此,列宁指出:“我们必须立即向广大农民群众表明,在决不离开革命道路的条件下,我们准备改变政策,使农民能够感到布尔什维克愿意不惜一切代价马上改善他们不堪忍受的状况”。

——许蓉《列宁在新经济政策时期对农民问题的重要探索》

材料二   农民的抗议运动甚至暴力运动一浪接一浪。特别时期需要特别手段,于是罗斯福暂时放弃了美国奉为圭臬的“自由放任”政策,1933年5月通过《农业调整法》以给予农民补贴的形式让农民的一些土地退出生产.1933年6月通过《农场信贷法》授权建立两组新的信贷机构给农业生产者提供货款.,1938年通过《联邦农作物保险法》,规定生产者在受到干旱、洪水、冰雹、大风、冻灾、雷电、龙卷风、病虫害和其他诸如此类不可避免的原因所造成的损失时,可以得到相关补偿。

——杜芳、乐波《罗斯福新政与美国农业现代化及其启示》

材料三   1978年秋,安徽遇到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旱。凤阳县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冒着挨批、挨斗、坐牢的风险,分田包干到户,翻开了中国农村发展史上新的一页。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确定农村政策的出发点,就是充分发挥我国几亿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经济政策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以能否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为标准。

——吴太胜《党执政以来领导新农村建设的三种政策设计》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当时苏俄农业面临的困境。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改变农业政策的做法。
(2)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农业政策调整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时期农业政策调整体现的经济思想。
(3)据材料三,归纳小岗村在农业改革史中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年我国农业经济政策调整的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农业政策调整的认识。
2020-08-01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表是苏俄(联)1913—1925年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
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
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5.5544.24

材料二   直到1913年为止,俄罗斯是一个谷物净出口国。谷物平均年产量为7500至9000万吨,每年能出口粮食500至1000万吨。然而在苏联时期,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时,粮食年产量降到了6300--6500万吨——比沙皇俄国时还低。在这期间,人口总数上升至2 亿。所以苏联每年需要从国外进口大量粮食以喂饱自己的人民。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国土面积,耕地面积均低于苏联的情况下,2019年成为全球第二大粮食出口国,其中小麦出口量超过美国,位居时界第一位。

——2020年2月《大生》

材料三   1950—1984年苏联、中国粮食产量的比较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反映了苏俄(联)在20世纪20年代农业政策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原因。
(2)根据材料一及材料二,分析苏联大量进口粮食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80年代后中苏两国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并从经济改革的内容分析我国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
(4)结合三则材料以及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农业发展的看法。
2020-07-15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所谓“富农”阶层,是中唐以来特别是宋代以来崛起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南宋叶适 指出;“富人者,州县之本,上下之所赖也。”宋代以来,国家不断推行改革,但一般来说,均 平赋役和整顿吏治始终是国家改革的两个重点。而这两点又均与“富民”阶层紧密相关。 “宋王朝对农民的统治是通过户等制实现的”,而乡村组织一级头目基本都由户等靠前的 富农群体来担任。

——摘编自林文勋、杨瑞碌《宋元明清的“富民”阶层与社会结构》

材料二 19世纪的英国中产阶级开创了机会平等和个人自由的现代世界,促生了思想活跃的知 识分子及其团体。在这一时期,他们展现了对理性和进步的信任与乐观态度,他们开放而自 由,富有社会责任感,可以说,中产阶级的成长大大促进了知识创新、丰富了思想资源。更重 要的是,中产阶级代表了一种新的道德规范,在他们的带领下,倡导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的 绅士风范成为社会各阶层努力遵循的标准,人们的生活更加精致而高尚。

——摘编自裴亚琴、张宇《19世纪英国中产阶级的社会属性分析》

材料三 1987年,国务院提出支持和鼓励科技人员“创办各类中小型合资企业、股份公司等”。 这直接促成了大量民营科技企业的成立,其中的经营者个人收入远远超过其他类型的劳动者,具备了老中产阶级的特征。随着老中产阶级的发展,经济制度明显落后于社会改革,这种现象持续到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1991年7月,中央指出私营经济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存在和发展,对私营企业主“采取团结、帮助、教育、引导的方针,要求 他们爱国、敬业、守法”。

——摘编自赵竹茵《制度变迁视域下的中国中产阶级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以来崛起的“富民”阶层的作用和19世纪 英国中产阶级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在推动中产阶级崛起方面所采取的关键性举措。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今中外中产阶级(“富民”阶层)崛起的认识。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