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9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善为国者,仓凛虽满,不偷于农;……民之内事,莫苦于农,故轻治不可以使之。奚谓轻治?其农贫而商富,故其食贱者钱重,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未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必乱国祸民。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 贵酒肉之价,重其租,令十倍其朴,然则商贾少。则民不得无田,无田不得不易其食。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则事者众。食贵,朵食不利,而又加重征,则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节选《商子·外内第二十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
材料二 1978年,安徽、四川一些农民,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这种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过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这种生产责任制的经营方式得到中央的肯定,经过理论的创新,最终形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农业的发展和农村市场化政策的逐步实行,使得农村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加速从种植业向非农产业转移。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
2018-02-11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历史必修二课时训练:第一单元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2 . 从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入手分析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掌握经济发展的规律及经济体制的内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1517年葡萄牙使臣托梅·皮雷斯抵达广州以后,欧美与中国的直接贸易从无到有,逐渐发展到了可观的规模,以白银为计量单位的中国丝织品价格在美洲是西班牙同类产品的1/3,在欧洲是荷兰同类产品的1/2。千百年间发展起来的中国工艺技术精良,绸缎、棉布、麻织品、锡铅制品、火药等风靡欧美。资源丰富、人丁兴旺的中国江南,更多土地被广泛种植桑麻漆棉,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国人都不得不用硬通货购买中国商品,巨额的贸易顺差使美洲白银总产量的1/3—1/2流入中国。明朝嘉靖年间,官铸铜钱1 000文相当于白银一两,中国逐渐形成白银为本、铜币为辅的银本位制度。1934年美国政府实施《购银法案》,提高银价,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国民政府被迫于1935年废除银本位。
材料二  (现代)中国经济转型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起点是对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修补与完善。虽然市场调节的重要性得到肯定,但这时市场的引入仅仅是作为计划经济体制的补充而已。1985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改革模式,标志着中国经济转型的推进和目标的转换。之后,中国启动了大规模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改革方向和目标。中国经济改革转入到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阶段。2003年中国明确宣布建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转型初步完成。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改革从经济领域逐步扩展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

——摘编自翟商《论中国经济转型的阶段性与目标转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银本位制度形成和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经济转型经历了哪些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特点。
2017-11-2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1868年,瑞蚨祥在山东济南成立,1893年设立了北京分号。在短短几年内几乎垄断了京城绸布行业。同时在天津、青岛、烟台、上海等地的分号也相继设立。

材料三1887年5月,李鸿章上奏朝廷,建议开办淄川铅矿。1887年,山东巡抚张曜又主持开办了淄川煤矿。第二年开始使用少量机器进行开采。

材料四观察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

(2)材料二、三中瑞蚨祥与李鸿章、张曜开办的企业各属于哪一类企业?李鸿章当时属于哪一运动的代表人物?

(3)材料二、三中企业的创办,反映了当时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材料四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GDP增长率的发展变化,1957年、1984年和1993年分别出现了三个峰值,请概括指出这些峰值出现的关键因素。

4 . 民法是规定公民和法人的财产关系以及跟它相联系的人身非财产关系的各种法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并无现代意义的民法,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1908年始编纂民法典,引进了西方民法典的立法理念和编纂方法,于1910年完成《大清民律草案》,但未及正式施行。

—摘编自《中国民法典草案建议稿》

(1)依据材料,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的国内背景,并指出民法典“未及正式施行”的直接原因。

材料二1954~1956年,新中国着手起草第一部《民法典草案》。此后,由于发生“整风”“反右”等政治运动,民法典起草工作被迫中断。1962~1964年,虽完成《民法典草案(试拟稿)》,但因“四清运动”而中断。以上只是表面原因,关键原因则是不具备其赖以存在的经济社会条件。

—摘编自梁慧星《制定民法典的设想》等

(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次民法典起草工作中断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经济社会条件”。

材料三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条件还不具备。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17年3月1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并提出争取2020年形成统一的民法典。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3)依据材料三,归纳改革开放以来编纂民法典的基本历程。这一历程反映了怎样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国推动形成统一民法典的有利因素。

2017-08-04更新 | 3569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天津卷精编版)

5 . 现代化是世界各国努力和追求的方向,但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却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前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

——苏联1989年《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

材料二: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

——摘编自《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材料三正是由于一系列纺织机器的发明,使用旧式纺车和织机的手工业者遭到了排挤,他们破产之后,便成为雇佣工人。……产生了一批租用五十英亩、一百英亩、二百英亩或者更多的土地的大佃农,他们建立起大农场……(那些小自耕农)或者流入城市出卖劳动力,或者成为农场主的雇工……随着冶铁工业和机器制造业的发展,农业机械日益增多。

——许永璋《世界近代工业革命》

(3)据材料三,概括工业革命推动英国农业变革的具体表现。

材料四:到1957年,中央各部直接管理的工业企业,从1953年的2800多个增加到9300多个,中央下达给工业企业的指标有:总产值、主要产品产量、职工总数、工资总额、劳动生产率、利润等12个指标。企业利润和拆旧基金全部上缴国家,纳入国家预算,企业全部费用由国家拨款解决。

——摘自《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概括这种体制产生的历史背景。

2017-07-20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政府经济职能是指政府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清朝奉行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使人力无遗而地力殆尽的政策,多次颁令实行矿禁,并用“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限制商业活动。对客商资本稍多者,又行“劝借”,稍有不从,“轻则痛行笞责,重则连船拆毁……”,最终“多致卖船弃业”。
材料二美国1929-1937年失业率变化图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采取的经济政策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失业率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上述变化的政策因素。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变化,请概括指出1958年、1978年和1992年这些峰值出现的主要因素。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政府的经济职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7-07-25更新 | 56次组卷

7 . 2014年7月1日起,我国社会保障养老金制度进行重大改革。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提高,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为三十层次。

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通过实施社会保险制度,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商业保险,以满足社会成员的不同保障需求。

——摘自《求是》2010年第24期

材料四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如图),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1)依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据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结合20世纪70年代经济形势的变化,谈谈改革福利制度的必要性。

(3)据材料三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4)依据对材料四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

2017-06-1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实验班、普通班)6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8 . 经济体制与经济发展规划往往影响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态势。阅读材料: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以一百五十六个建设项目为中心……主要是能源(煤炭、电力、石油)、原材料(钢铁、有色金属、基本化学工业)、机器制造(重型机床、汽车、飞机、船舶)等空白和薄弱的工业。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1978—1984年粮食产量统计柱状图(单位:百万吨)

——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农村政策放宽以后,一些适宜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了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大……有的同志担心,这样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邓小平《关于农村政策问题》(1985年5月31日)

材料三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我国“一五”计划的特点。“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对国民经济有何推动作用?

(2)据材料二归纳1978—1984年中国农业经济呈现的态势,导致这一态势的政策因素是什么?

(3)材料二中所述的“包产到户”政策最先在哪两个省份实行?为什么说“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4)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做出决定的?“特区是个窗口”,请说出2个我国较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窗口”。

9 .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抗战胜利纪念活动呈现阶段性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关于“九月三日抗日战争胜利日纪念办法的通知”即强调,“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美帝国主义是今天中国人民的死敌”……自1951年始,中苏领导人为抗战胜利纪念经常互致问候。……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此后除《人民日报》等上发表有社论纪念抗战胜利外,其他纪念活动几近停滞,抗战胜利纪念日似乎被遗忘。
材料二:改革开放后,抗战胜利纪念逐渐被当作社会动员重要媒介,吸收社会各界广泛参与。1985年9月2日,上海晋元中学在沪西工人影剧院举行纪念大会;《解放日报》发表有张祺的《上海职工同新四军的战斗情谊》、陆诒的《徐州会战中访李宗仁将军》、李直峰的《抗战期间的对日无线电侦破工作》等;上海市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文艺演出在文化广场隆重举行;彭真在首都各界人民纪念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抗日战争过程中“国民党统治区的正面战场,广大爱国的国民党军队包括东北军、西北军和其他地方部队的官兵,爱国的国民党政府官员,也为保卫祖国、抵抗敌人克尽了自己的努力,作出重要的贡献。
1995年8月12日,“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专题书介展览”在香港举行,集中展出内地和台、港、澳地区近年来出版的有关抗日战争的300多种书籍、图册和音像制品;9月,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在北京联合举办国际友人与中国抗战胜利五十周年座谈会;共青团中央等单位为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联合主办“抗日战争历史知识竞赛活动”;江泽民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抗日战争得到世界人民的支持。我这里要特别提到苏联、美国、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国对中国抗战给予的人力、物力支持。”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概括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改革开放后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活动的特点出现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现今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周年的伟大意义。
2017-02-17更新 | 173次组卷 | 1卷引用:2017届安徽省蚌埠市二中高三上期中历史试卷
10 . 中国梦,是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过程中,习近平发表的重要讲话之一。中国梦代表了新一届政府对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和信心。
材料一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
(1)材料一中“另一场梦的破碎”是由什么事件导致的?这一事件对中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伊始,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2)结合材料二说明,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经济建设上的哪些事件让我们付出了难以想象的代价?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事件出现的根源是什么?
材料三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
年代
主要内容
197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
1980
中共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社会主义性质
1982
中共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观点
1983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
5月,中共中央决定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等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5
相继在长江、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1987
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92
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了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
12月11日我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

(4)据材料四,归纳中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
材料五 毛泽东以实践证明,人民一旦被动员起来,其力量无穷而且战无不胜。因此人民成为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其实是奢华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先行者的成功是最好的鼓舞。人们只模仿成功者,无数人立即模仿,最终形成改革的洪流,就像当年的革命洪流一样势不可挡,温州人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中国成功的一个缩影。
——《商务周刊》,2008年4月17日《改革开放30年:得到的、失去的、梦想的》
(5)据材料五,分析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中国几代人为实现中国梦而作出的探索,给了我们今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哪些启示?
2016-11-2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新津中学高一4月考历史试卷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