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41 道试题
1 . 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扩大
C.农业先进机械的大规模使用D.国外农作物优良品种的引进
2023-03-22更新 | 35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创办的《人民画报》,其封面图像承载着国家记忆。1960年第14期的封面展示了河南的社员们用联合收割机收割小麦的场景,1991年第11期的封面却选择了个体农民人力生产的场景。这一转变反映了(     
A.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B.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C.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D.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
2023-03-14更新 | 349次组卷 | 5卷引用:广西桂林、河池、防城港三市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京市从和平解放之日起就开始着手农业生产的恢复工作,建立了生产救灾办公室。1950年11月,北京市委提出畜力、农具互助合作之外,应“试办土地入股合作社”的设想,年底发动爱国增产运动。1952年,北京市召开第一届农业劳动模范大会。在推广农业信贷措施的同时,北京市还结合农贷大力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率先确定了先普遍推行牲口保险,重点试办棉花保险的方针。

——摘编自范明《新中国初期北京市农业政策述评》

材料二

图1 949-201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变化                                                               图2 1949年-2019中国人均粮食粮食占有量

----据王宏广等《中国粮食安全:战略与对策》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过渡时期北京市农业政策的内容。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时期我国粮食安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及其原因。
4 . 1979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实施后,中国农业现代化综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唯有农田机械作业量随着农业机械拥有量的增加呈现出下降趋势。对这一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农业经营规模的缩小B.农业机械使用成本高
C.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D.机械化不适合于农村
5 . 1978年,小岗村率先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由此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法性,并宣布长期不变。这体现了(     
A.改革开放激发经济活力B.生存压力推动农民变革
C.制度变化促进社会进步D.底层创新影响上层建制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29—1997年无锡农户纯收入结构(%)变动情况


●经营性收入,指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收入。

●工资性收入,包括在集体组织劳动的报酬收入、在企业劳动的报酬收入、其他劳务收入。

●财产性收入,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

——摘编自赵学军《无锡农户收入结构的变迁》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一点或整体),围绕“无锡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动”这一主题,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7 . 20世纪80年代,学者费孝通总结了不同区域小城镇发展的模式,如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苏南模式”;兴办家庭工厂生产小商品、供销全国大市场的“温州模式”;吸引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珠江模式”等。据此可知,当时(     
A.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原则B.现代企业制度已初步建立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D.“走出去”战略得以实施
8 .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农村改革

材料一   农村改革受到的阻力是不小的 。1980 年 9 月 , 中共中央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 书记座谈会 。会议纪要指出 :就全国而论 ,在社会主义工业、社会主义商业和集体农业占 绝对优势的情况下 ,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 , 而不是会脱 离社会主义轨道的 , 因而并不可怕。会后 ,许多干部纷纷深入基层 , 带领群众研究措施 , 坚 持从各地具体实际出发 , 因势利导、因地制宜 ,尊重群众自己的选择 , 多种形式的责任制可以并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广。

摘编自金冲及《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农村改革是农民对政策底线的冲击与地方上开明的领导人相互推动 ,一步一步获得共 识形成全国性政策的过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供的比较宽松的政治环境 , 引导出农村 管理体制和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 。放宽农村经济政策 ,使农民获得了过去所没有的自主权 和选择权;调整宏观农业政策 ,又使农民的选择得到了利益刺激 。于是 , 多数农民选择了包 产到户和包干到户 。最终 ,农村改革对增产的显著效果为自 已获得了合法性 。农民的选择成就了中国的改革。

摘编自萧冬连《筚路维艰 : 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1)材料一、二是对农村改革的两种历史叙述 ,指出其异同点。
(2)以“1978 年以来农村改革”为主题进行成果展览 ,说说你的设计方案。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9 . 下表是1949年中国民航局成立以来领导体制改革简表。
时间建制直属领导机构
1949.11民航局成立,属于中央军委空军司令部指挥行动;中央财经委员会领导业务
1954.11建制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第六办公室分工领导
1958.2建制改为交通部部属局由空军和交通部分工领导
1962.4建制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空军和国务院有关部委分工领导
1980.3建制再次改为国务院直属局由国务院直接领导
表的变化说明,中国民航局(     
A.实行计划经济、保障航空资源B.实行政企合一、行使政府职能
C.由半军事化管理向军转民、企业化转变D.是军委领导下为空军服务的军事化行业
2023-02-19更新 | 875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下图是1953—1978年和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的年均增长率的情况。此变化可佐证(     
A.制度革新顺应了农民愿望B.农业科技得到了重大突破
C.农业生产机械化率的提高D.计划经济体制遭到了废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