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1 . 1985年,国家在粮食方面实行合同收购制,合同以外部分随行就市。结果,新的国家合同粮价比上年下降10%,集市粮价则只及60年代中期的水平(而同期全国零售物价指数差不多上升了2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政府压低粮价保证市场供应B.改革开放初期市场管理失序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成效好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2022-01-11更新 | 78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新疆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上学期一模仿真训练(三)历史试题
2 . 下图主要表明

注:(左)柱状图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相关重要讲话,(右)柱状图为中共文件、国家法律法规
A.非公有制经济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
B.意识形态调整顺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C.改革开放以来国营企业的发展备受重视
D.市场经济体制下政策法规体系完备
2021-12-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乌鲁木齐市第八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2007年数据反映,在我国土地流转规模占比最高的东部地区,如浙江省,承包地流转面积也只占承包土地总面积的23.2%,占比其次的西部地区的四川省,这一比例约为10%,占比最低的中部地区的湖南省,该比例为8%.这说明
A.土地流转不利于农业发展B.我国农村经济改革亟待开展
C.土地流转尚需进一步推进D.经济发展程度影响土地流转
2021-12-07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昌吉州昌吉教育体系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截至1981年年底,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1985年,全国农村人民公社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全部结束,许多乡镇还建立了集体经济组织。这
A.改变了农村土地所有制B.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C.利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D.实现了农村居民的自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84年,第一次全国地方出版工作会议在哈尔滨召开,会议要求出版社建立严格的责任制,要尊重编辑部门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使贡献大的知识分子能够得到更多的收入。这次会议的召开
A.拉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B.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时代要求
C.建立了出版行业的现代企业制度D.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6 . 下图展示了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发展沿革。该图主要反映了国企改革
A.参与市场竞争B.着手政企分开C.被动战略重组D.注重科学管理
2021-11-21更新 | 145次组卷 | 4卷引用:新疆喀什地区喀什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中期以来,法国因粮食短缺引起的食物骚乱和农民反叛频发。为解决这一问题,19世纪30年代,法国政府设立农业促进会与示范农场总监等,支持农业竞赛,改良农业技术,传播农业知识。到19世纪中期,正常年份可以收获2.25亿公担谷物,比世纪初增长了50%。1861年,拿破仑三世废除浮动关税制,规定:用法国船只运输的进口谷物,关税减到每公担0.5法郎;用外国船只运输的,每公担则为1法郎。这使法国成为世界农业市场的一部分,外国的廉价农产品能快速运到国内需要的地方。当时,这些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面对国际市场的变化、战争和经济危机,法国粮食生产仍旧摆脱不了在过剩与短缺之间摇摆的命运。

——摘编自周立红《近代法国政府职能转变与谷物自由市场的建构》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初,农业在英国国民净收入中所占的比重是15.2%。英国的耕地总面积约为1840万英亩,1870年的小麦产量为3070万公担,本国生产的粮食基本能满足79%人口的需要。1895-1904年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仅占6.2%,许多农民离开土地。在英国政府看来,只要能保持其殖民体系,英国农产品供给就不存在问题。到1910年,英国小麦产量为1540万公担,1870年到1910年英国进口小麦增长了近3.5倍,英国进口的小麦占到国内消费量79.7%。到1914年,英国耕地面积变为1430万英亩,本国生产的粮食仅能满足35.6%人口的需要了。

——据《工业化及其启示》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30-60年代,法国解决粮食危机的主要途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到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怎样的粮食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与英国发展道路的内在联系。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认识。(要求:有认识,有史实阐述)
2021-11-13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12月历史试题
8 . 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1987年同1978年相比,我国全民所有制企业的产值有相当增长,其所占比重由77.6%下降到59.7%;集体经济由22.4%上升到34.6%;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三资”企业和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则由几乎为零上升到5.6%。这一变化
A.冲击了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
B.是适应了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所有制结构调整
C.体现了改革开放后产业结构调整的突出成就
D.违背了社会主义经济关于单一所有制的规定
9 . 下列关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农村经济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B.改变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C.以土地公有制为基础D.农产品全部由农民自行处理
10 . 从1980年起,我国逐步在国企中开展利改税的试点工作。到1983年,全国实行利改税的国有企业共实现利润633亿元,比1982年增长了11.1%,其中,企业留利121亿元,比1982年增长28.2%,利改税取得了初步成功。这(     
A.表明企业扩大了经营自主权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城市体制改革奠定了基础
C.反映所有制发生部分变化D.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