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78年10月,国务院允许四川的重庆钢铁公司、成都无缝钢管厂、宁江机床厂、四川化工厂等六家企业在增产增收的基础上,提留少量利润作为职工奖金。试行后,仅三个月就收到了较好效果。这反映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序幕的拉开B.企业和职工成为改革的引擎
C.国企改革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D.扩大企业自主权改革的尝试
2022-08-03更新 | 595次组卷 | 8卷引用:专题10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 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必考知识清单和考点演练(统编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1979年不同时期的八副对联



示例
选取对联: 1912 “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评析: (略)
选取对联: (略)
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并参照示例,从对联1--8中选取任意两副对联进行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8-02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国有资本布局调整。

材料一   1949-1978年,中国选择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为保障这一战略的有效实施,党和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大量创办国营企业,实现了国有资本在经济领域的全覆盖。计划经济时期,新增国有资本主要靠国家来投资。依靠高积累、低消费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积累了大量资金用于建设。仅在“一五"时期,中国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88.8亿元。从国民经济各行业投资情况看,“一五”时期,工业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为43%,“二五”时期为60%,“三五”时期为55%,“四五”时期为55%……形成了工业投资“一头独大”的局面。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是党对国有资本布局的一次重大调整。

材料二   改革开放新时期,经过综合研判,中共中央决定“抓大放小”,并将这一思想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抓大”当时是指重点抓好1000户国有大中型重点企业和120家试点企业集团。抓住这些重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就抓住了国民经济的命脉。通过对其他国家工业化历程的考察和借鉴,并结合中国国企改革实际,领导人进一步认识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实现、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199711月,中国东联石化集团公司成立。1998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9991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199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放小”的责任在地方,此后,各地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大大加快了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步伐。

——均据石建国《工业化战略选择与党对国有资本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有资本布局在1949-1978年与改革开放后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国有资本布局的影响,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有资本布局调整的有益启示。
2022-08-02更新 | 36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2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选择考)
4 . 1978年第四季度,清远氮肥厂等4家国营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次年4月,清远撤销8个工业主管局,由县经委直接管理企业,县经委把一部分权限下放给企业。这一做法旨在(     
A.放权让利提高国营企业生产积极性
B.实行自负盈亏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C.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行
D.推动国营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制定
2022-08-0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人口有过五次大规模的迁移,即南北朝“八王之乱”引起的“永嘉南迁”;唐代“安史之乱”后汉人大规模南迁;北宋“靖康”后北人第三次南迁高潮;明初政府屯垦戍边大规模北迁以及清代人口激增而向山地和边陲的大迁移。这些移民大潮中,越出国境向海外移民的人数不多,规模不大。明隆庆元年(1567年)开放海禁,随着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才日渐增多,至明末清初,估计约为10万人,到鸦片战争前夕则增至100万左右。

——摘编自丘立本《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人口的国际迁移》

材料二   198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城镇在对农民封闭20多年后终于使他们向城市迁移、就业成为可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前期,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全国大量劳动力流入,广东省的流入人口规模在全国居首位。90年代以后,长三角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对流入人口的吸引力逐渐增强,与珠三角等地区成为流入人口集中的都市圈。

——摘编自郑真真、杨舸《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朝前后人口迁移的原因和流向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态势。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
2022-08-02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天一中学、海门中学、海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如何推进现代化进程是中、苏两党两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中国构筑了有自身民族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和政治现代化模式。苏联则在经济改革尚未取得成功的情况下,以上层政治改革为基本取向,用激进的改革方式和全方位的改革策略强行推进政治现代化进程,造成了动荡的政治、经济秩序,引发了苏共领导权的丧失和国家的崩溃,致使国家走向解体。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编自钟鸣《20世纪80年代中苏政治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请根据材料内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22-08-02更新 | 182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雅安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检测历史试题
7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从我国国情出发,量力而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下放一部分权力,调动企业、干部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逐步解决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的问题。”这一决策(   
A.明确了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推动了农村改革的深化
C.释放出中国企业改革的信号D.推动了中国所有制变革
2022-08-02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管理条例》。该条例一方面规定了国有企业对部分产品和商品拥有定价权,另一方面将近850种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计划调拨改为市场调控。这一举措(     
A.有利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B.推动国企改革全面展开
C.利于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D.促进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2022-08-0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红河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图是1980年和1990年的中国经济成分统计,图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经济体制改革成效逐渐显现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试点
2022-08-02更新 | 579次组卷 | 1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84年,被称为改革开放“企业承包第一人”的马胜利承包石家庄造纸厂,率先在国有企业打破“铁饭碗”制度,使造纸厂迅速扭亏为盈。据此可知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计划经济B.市场经济C.企业承包D.宏观调控
2022-08-02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理科)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