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经济体制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35 道试题
1 . 1982年宪法在总纲中提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并起到“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规定“实行各种形式的社会主义责任制,改进劳动组织,以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由此可见,1982年宪法(     
A.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B.承认了市场机制的存在
C.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D.否定了计划经济的作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贞观元年,太宗曰:“朕看古来帝王以仁义为治者,国祚延长”。……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引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民国大局,此时无论何人执政,皆不能大有设施。……必先从根本下手,发展物力,使民生充裕,国势不摇,而政治乃能活动。

——摘自孙中山《致宋教仁函》

材料三   我党在建国初通过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使3亿多无地农民获得土地,消除了农民贫困的制度因素。改革开放后,以农村经营制度改革为先导,实行家庭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1986年,国家设立专项扶贫资金,实施优惠政策,开始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国家扶贫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建立脱贫攻坚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动员体系、监督体系、考核体系,明确到2020年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不仅如此,我国还坚持减贫国际交流合作,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自光明网《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的减贫篇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存百姓”的思想出发点和治国理政的法律原则。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的具体主张并作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党解决农民贫困问题的特点及其意义。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变法主要内容简表

变法领域主要内容
政治鼓励大小官员和普通民众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隔
经济中央设立铁路矿物总局、农工商总局,各省设立商务局;鼓励和保护农工商业;提倡私人开办工厂
军事裁减绿营,训练新军,改用洋操;添置船舰,扩建海军
文教创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废除八股;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书籍;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

——根据《浙江省普通高中历史学习图册》改编

材料二   1978——2017年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数据

项目19782017
GDP(万亿元)0.3782.7
货物进出口总额(万亿美元)0.024.1
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7125974
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63.929.3
农村贫困人口(亿人)7.70.3

——摘编自《经济日报》


(1)依据材料一,分析维新变法的积极意义。结合所学,说明“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是爱国思想体现”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2017年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谈谈历代变法和改革与中国历史发展的关系。
2022-11-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湖州市三贤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1991年,国家统计局公报,“全年城镇新安排就业700多万人,年末城镇待业率为2.3%。”1994年公报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5万人,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6%。”这反映出 (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B.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粮商真正活跃从明朝中后期才开始。综合考察江南粮市的活跃,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在实行田赋货币化之后,官吏的俸禄米,亦改为货币收入,官僚及其附属人口成为消费商品粮的大户。作为政治性城市的苏州、杭州及其它县邑城市,各种消费功能膨胀,奢侈人口及其为奢侈消费服务的非农业生产人口刷增。至于所谓嘉定、湖州等棉丝区农民需要余(买进)食,已有研究者指出情形被方志大大夸张,并不属实。夸张米市,以粮商的活跃,欲证明江南市场经济有大跨度的进步,很值得怀疑。

——摘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增订本

材料二   粮食是基础性战略资源,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乃至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强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并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粮食供求形势和粮食市场价格情况,围绕保证国内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和价格基本稳定的粮食宏观调控总目标,制定了不同的粮食宏观调控政策措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国民经济整体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摘自杜政、亢霞《我国粮食宏观调控政策变迁回顾与经验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后期江南粮市活跃的原因。结合所学,从农业经济和商品经济关系的角度,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农业发展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从生产关系调整的角度,指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加强和完善粮食宏观调控”的措施。上述措施充分证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是什么。
2022-11-11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金华十校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78年后,安徽滁县地区的左邻右舍在交界地打出了“反对复辟倒退”“抵制安徽的单干风"等大字标语。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安徽(     
A.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引进外来投资
C.促进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D.推行国企改革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镇企业的前身是社队企业。根据有关资料,1949年前全国兼营“四坊”、“五匠”的,约有1000多万人。从1954年开始,农村专业手工业者或兼营手工业的农民都被整合进农业合作社,他们经营的手工业作坊成为社队企业的最早来源。当年毛泽东提出大办工业“几个并举”的方针,其中就包括农村工业化。1959年高峰时,全国农村办起工业企业70万个,总产值71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0%。人民日报也积极宣传兴办社队企业的优势。1959829日,人民日报在头版上呼吁,“目前人民公社直接所有的东西,如社办企业、社办事业、由公社支配的公积金和公益金等,还不很多,但是它们却代表着我国农村的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发展前途。”

——摘编自王铁成《社队企业兴起与乡村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832月初,邓小平到苏州和无锡等地视察,听到苏州已有不少社、队人均收入超过了800美元,他深受鼓舞。198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连续颁布三个文件,对农村发展社队(乡镇)企业给予支持,要求各地党委和政府“对乡镇企业要像对国有企业一样,一视同仁,给予必要的扶持”。从1984年开始,乡镇企业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势头。各类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联户办和户办企业更是大批量诞生。到1988年,企业个数达1888万个,从业人数达9546万人,总收入达4232亿元,4年间乡镇企业数平均每年增长52.8%,从业人数平均每年增长20.8%,总收入平均每年增长58.4%。

——摘编自萧冬连《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历史和机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社队企业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作用。
(3)由材料中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的发展历程,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
8 .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中出现了专门从事牲畜、家禽或其他各种副业的"专业户";此外还有“重点户”,他们耕种土地,但主要从事非谷物活动。到1984年10月,这两类农户约达到2400万户,占总农户数的13%。据此可知当时(     
A.农村经济改革逐步深入B.农村市场经济基本形成
C.乡镇企业得到快速发展D.农副产品生产成为主业
2022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填空题 | 容易(0.94) |
9 . 社会主义经济探索:三来一补
来料加工、____、来件装配、补偿贸易(引进技术设备,用劳务、产品偿还)
2022-10-29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整合清单11中国现代史之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针对性复习】【精讲+易考点】整合清单
10 . 1983年,深圳组建新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发行第一张股票“深安保”,1986年,深圳开始了全国最早的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出台《国营企业股份化试点暂行规定》,选定10家国营企业开展试点,率先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些做法(     
A.调整了我国的工业布局B.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持续发展
C.增强了企业的经营活力D.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