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9 道试题
1 . 中国改革开放步入新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2020-11-17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民版历史必修二课中思考题和课后习题 简答题专练
2 .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增强企业活力、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上海浦东、建立自由贸易区
D.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2020-11-01更新 | 255次组卷 | 56卷引用:【稳赢期末考】2020-2021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核心素养提升练-专题07现代中国的探索与实践
3 . 观察“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如图),其中经济年平均增长最快的时期主要是由于实行了
A.社会主义改造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4 . 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B.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2020-01-13更新 | 254次组卷 | 17卷引用:纲要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专项测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1956年1957年
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
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
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

材料二   1949年—1976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指数一览表

年份1957195819591960196119621965
指数105.1121.3108.899.772.794.4117.0

(注:本表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统计报告。数据按可比价格计算。上年=100)

材料三   



材料四:在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刚刚起步之时,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上个世纪90年代初经济全球化潮流真正形成之时,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本世纪初经济全球化加速扩张之时中国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在近三十年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中,中国踩着历史的节奏,每一步都没有落空。

材料五:1978年和2006年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比较表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
(亿元)
国家财政收入(亿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
19783645113257.567.7
20062180713950035.843

注: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能够说明家庭生活水平的程度。

材料六: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中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建国初期经济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和对比材料一、二概括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2)新时期的中国改革是逐步推进、不断深化的。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根据材料四指出:近30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经历了怎样的发展阶段?,并结合所学指出每个阶段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4)依据材料五、六,概括指出改革给中国带来的变化。

6 . 20世纪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变”,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在“变”中发展,这一时期,带“新”的词汇频繁出现。以下两“新”就是其中的代表

材料一   美国之“新”——罗斯福新政


材料二   中国之“新”——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请回答:
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呈现出不断发展深化的趋势。依据材料所提示的时间节点和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2019-06-21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试题
7 . 1993年底,“绝大多数农产品的价格和经营均已放开,原来的粮食定量配给转变为市场供应,城市居民的粮票粮本全部取消。……市场价格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的比重,由1991年前的50.3%上升到93.8%,从而确立了市场价格在价格体系中的主体地位。”这从本质上体现了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稳步推进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
C.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显著增加
D.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2019-03-29更新 | 4724次组卷 | 66卷引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必考点13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8 . 1991年3、4月间,上海《解放日报》发表了4篇署名是“皇甫平”的文章,文章批评了“一些同志”把市场说成资本主义,提出计划和市场只是利用资源的两种方式,不是社会主义或资本主义的标签。然而,只有极少数人知道文章的背后,竟是邓小平。这主要说明了当时
A.上海成为改革开放的新龙头
B.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确立
D.社会主义本质已被充分认识
9 . 据统计,1992年全国辞去公职经商者达12万人,未辞职而以各种方式投身商海者超过1000万人,这种现象被称为“下海潮”。这反映了
A.市场经济改革成为社会共识B.多种经济成分开始共同发展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计划经济开始转向市场经济
2019-01-30更新 | 3516次组卷 | 63卷引用:【对点变式题】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统编版)-必考点13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
10 .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
A.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
B.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
C.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D.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
2019-01-30更新 | 2069次组卷 | 46卷引用:2013-2014年甘肃武威六中高一下期模块检测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