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6 道试题
1 . 1993年的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表述道:“全年城镇新安排就业700多万人,年末城镇待业率为2.3%。”1994年,有关内容改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5万人,年末城镇失业率为2.6%。”以上关于就业状态用词的变化反映了(       
A.思想解放助推经济体制改革深化B.市场机制的无序性弊端已显现
C.国有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经济体制改革激发了经济活力
2022-11-10更新 | 268次组卷 | 2卷引用:周年热点专题1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45周年-备战高考历史复习之周年热点链接演练
2 . 下图是1992~201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变化折线图(单位∶亿元)。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企业经济结构发生改变B.对外开放提升企业积极性
C.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D.进出口贸易得到政策支持
3 . 下表为2002年10月我国民航重组后三大航空股份制企业集团基本格局。这种重组(       
集团资产/亿元飞机数/架员工/万人航线/条主要成员
国航560.51182.3339原国航、西南航空、中航
南航5011802.5606原南航、北航、新疆航空、中原航空、贵州航空、厦航、福建航空、邮政、川航
东航4731183.4437原东航、西北航空、云南航空、通用航空、长城航空、武汉航空

A.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B.增强了民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C.拉开了民航企业向市场化转型大幕D.实现了国内民航企业的国有化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材料二   1949年国家粮食管理局成立,加强了对粮食的管控。1953年为配合工业化之需求,实行粮食等产品统购统销,进行计划收购和计划销售。1958-1962年,国家对统购统销制度进行改进,普遍实行定量配给制,以粮油票来供应粮油。“文革”时期,粮食供应问题再度恶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同时,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开始逐渐恢复粮食贸易市场,实行多渠道的粮食经营策略,粮食产量回升,但财政补贴日益加重。1993年起,粮票制度被废除,全国的粮食统销制度被取消,并且逐步开放粮价。我国加入WTO后,使得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摘编自何思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49~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发展趋势并分别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及其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十月革命胜利后的苏俄在经济上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工业发展落后。列宁意识到,发展整个经济,首先是发展农业,只有这样才能为工业经济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积累。但作为列宁后继者的斯大林则强调苏联的工业化必须从重工业开始,斯大林式工业化道路最终成为苏联实施工业化战略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詹晓良《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的陈痛一前苏联工业化道路的探析》

材料二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摘编自【俄】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

材料三  1949年12月,毛泽东主席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中苏双方在莫斯科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苏联政府向新政府提供3亿美元贷款。从此开始了两国长达近十年的政治蜜月期。

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30%,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随着“一五”计划的完成,1957年,工业总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56.7%。1978年以后,针对企业活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方针,并积极进行改革,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宏观调控体系。新时期,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到1998年,工业总产值中,轻工业比重为49.3%,重工业比重为50.7%。

——摘编自高晓春《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联)为实现工业化而采取的措施。据材料二,概括普京认为“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的理由。
(2)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工业化在起步阶段的特点。新时期工业化进程又产生了哪些变化?
2022-08-11更新 | 17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4两种文明模式的竞争与并进-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6 . 国有资本布局调整。

材料一   1949-1978年,中国选择的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战略。为保障这一战略的有效实施,党和政府通过一系列制度安排,建立计划经济体制,大量创办国营企业,实现了国有资本在经济领域的全覆盖。计划经济时期,新增国有资本主要靠国家来投资。依靠高积累、低消费的计划经济体制,国家积累了大量资金用于建设。仅在“一五"时期,中国累计完成基本建设投资总额588.8亿元。从国民经济各行业投资情况看,“一五”时期,工业投资占基本建设投资的比重为43%,“二五”时期为60%,“三五”时期为55%,“四五”时期为55%……形成了工业投资“一头独大”的局面。1964年开始的“三线建设”,是党对国有资本布局的一次重大调整。

材料二   改革开放新时期,经过综合研判,中共中央决定“抓大放小”,并将这一思想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抓大”当时是指重点抓好1000户国有大中型重点企业和120家试点企业集团。抓住这些重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就抓住了国民经济的命脉。通过对其他国家工业化历程的考察和借鉴,并结合中国国企改革实际,领导人进一步认识到:“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工业化的实现、经济整体素质的提高,主要依靠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199711月,中国东联石化集团公司成立。19987月,国家在原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基础上,重组成立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199911月,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199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放小”的责任在地方,此后,各地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形式,大大加快了搞活国有中小企业的步伐。

——均据石建国《工业化战略选择与党对国有资本布局的战略性调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有资本布局在1949-1978年与改革开放后的异同。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后国有资本布局的影响,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国有资本布局调整的有益启示。
2022-08-02更新 | 360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1专题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测)- 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7 . 中共十四大是中国发展的分水岭,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入新阶段。这主要是因为十四大(     
A.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B.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C.正确回答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D.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2022-08-02更新 | 82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08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理论自信-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考点微专题(全国通用)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8 . 《人民日报》新年社论的高频词汇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1992年的高频词汇应是(     
A.合作、改造、农业生产B.生产技术、科学管理、社会主义现代化
C.稳定、企业、国企改革D.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召开中共十四大
2022-08-02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1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2022高一上·全国·专题练习
9 . 1992年,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对外开放的地域向纵深推进,我区的呼和浩特、满洲里成为开放城市。同时,在经济体制改革中(     
A.城市改革成为重点B.制定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C.乡镇企业异军突起D.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2-08-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1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022年初升高历史无忧衔接(统编版)
10 . 中国政府在20世纪70年代末推行企业利润留成制度,80年代进行利税改革和承包经营责任制,90年代时,政府不再直接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这反映出中国(     
A.现代企业制度完全建立B.彻底扫除企业发展障碍.
C.私营国营企业同步发展D.经济改革不断深入发展
2022-07-20更新 | 344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