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商品经济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全国各地区的商业联系,也引起了农业各部门及其手工业部门之间的连锁反应和相互依赖。许多重要商品的贸易,已不再局限于地方局部范围内的狭小市场,而是被长途贩运到很远的地方销售,乃至行销全国。有关海禁、开海的斗争由地方达到中央,隆庆开放海禁之后,大批中国商品以东南为跳板流入欧洲和美洲,大量白银流入中国出现了白银货币化的趋势。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时,即规定赋税折银征税,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迅速与世界市场衔接,变成世界市场的一部分,一个依附的部分。市场的变化影响产业的变化。受影响的部门,第一是传统的农业和手工业,他们逐渐地与世界市场发生了关系,处在这种关系中的农业和手工业,其命运便逐渐地由市场摆布,被操纵在国际资本主义手里。第二是现代工业,机器、设备、技术、资金方面依赖外国市场。在工业结构与部门方面,那些有限满足世界资本主义市场需要的行业优先发展,如丝、茶等出口加工业。第三是金融业,中国的货币愈到后期对世界金融市场依附性愈浓。

——摘编自赵德鑫《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三 2018 年后,中国推动自主开放,如主动降税,构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维护和发展开放型世界经济,向全球提供公共产品,如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随着经贸发展的需要,中国不断地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反垄断法》《外商投资法》等相继出台。

——摘编自薛荣久、杨凤鸣《开放是当代中国的鲜明标识》


(1)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哪些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变化出现的外部因素。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
2 . 1978年9月,邓小平出访朝鲜回国后,指出我们需要积极学习西方世界先进的科学理论及社会管理方法体系,需要严格按照价值规律来指导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对原有的旧制度进行简单的改良。这一主张(     
A.厘清了经济理论的认识误区B.意在彻底否定原有管理制度
C.促进了科学技术设备的引进D.有利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
3 . 如表所示为1950年和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事业发展统计情况。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项目1950年2018年
医院108家624家
医技人员0.27万人32.09万人
病床数量0.23万张17.32万张

A.本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B.沿海地区对大西南的支援
C.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当地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
2022-10-29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联考(期中)历史试题
4 .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制定和实施了非均衡发展战略(1979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区域协调发展战略(20世纪90年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区域经济统筹发展战略(2000年以来)。对此经济发展战略的解读正确的是(     
A.适应了改革开放战略推进的需要B.推动了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展开
C.表明国家干预经济管理模式强化D.说明我国城乡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
2022-10-18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社会主义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   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发展观指标比较表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发展导向

经济增长导向型

经济发展导向型

经济社会进步导向型

发展目标

工业化

四个现代化

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标准

工农业总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发展途径

增长优先

增长为主,发展为辅

发展优先

发展重点

重工业

工业

国民经济与社会

发展方式

外延式与粗放式

外延式与粗放式

内涵式与集约式

发展形势

积累优先

积累和消费并举

积累和消费并举

区域发展

均衡发展

非均衡发展

协调发展

发展动力

生产关系革命

体制改革与开放

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层面

经济

经济兼顾社会

经济、社会、人、生态


提取表3中的若干信息,围绕“中国发展观”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6 . 下表为2002年10月我国民航重组后三大航空股份制企业集团基本格局。这种重组(       
集团资产/亿元飞机数/架员工/万人航线/条主要成员
国航560.51182.3339原国航、西南航空、中航
南航5011802.5606原南航、北航、新疆航空、中原航空、贵州航空、厦航、福建航空、邮政、川航
东航4731183.4437原东航、西北航空、云南航空、通用航空、长城航空、武汉航空

A.推动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B.增强了民航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C.拉开了民航企业向市场化转型大幕D.实现了国内民航企业的国有化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一场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席卷了资本主义世界。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一次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

材料二 :就在西方世界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新生的国家苏联却是风景那边独好。经历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探索,并在30年代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基本上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迅速成为世界强国,为二战打败法西斯国家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有很多弊端。最终导致了八、九十年代的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调整”通常称之为什么?它开创了什么样的资本主义经济新模式?
(2)材料二中“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是指什么模式?它在经济领域有哪些弊端?
(3)20世纪九十年代初,在社会主义建设遭受重大挫折时,中国探索出了一条什么样的改革开放之路?
2023-02-06更新 | 158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合格考)历史试题
8 . 十二大报告中提出“鼓励劳动者个体经济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和工商行政管理下适当发展”。在一三大报告中进一步肯定了私营经济的作用,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中规定:“国家允许私x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这反映出(     
A.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B.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中共执政理念的进步D.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经济主体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2018年中国粮食生产情况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材料二   1949年国家粮食管理局成立,加强了对粮食的管控。1953年为配合工业化之需求,实行粮食等产品统购统销,进行计划收购和计划销售。1958-1962年,国家对统购统销制度进行改进,普遍实行定量配给制,以粮油票来供应粮油。“文革”时期,粮食供应问题再度恶化。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在提高粮食收购价格的同时,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开始逐渐恢复粮食贸易市场,实行多渠道的粮食经营策略,粮食产量回升,但财政补贴日益加重。1993年起,粮票制度被废除,全国的粮食统销制度被取消,并且逐步开放粮价。我国加入WTO后,使得中国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面临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

——摘编自何思源《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949~2018年我国粮食生产总体发展趋势并分别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粮食流通体制变迁及其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黄道婆的手工棉纺织技艺在松江地区的传播,逐渐开始辐射到整个江南,随后向中原、湖广等地扩展,掀起了一场明清时期的“棉花革命”。在明清政府的推动下,棉花作为经济作物被大量种植,加之河南、山东等地的棉花伴随着地区商品市场的发展作为大宗商品贩运至江南,为江南地区棉纺织业提供了充足的原料。由于棉纺织业的发展,对纺织劳动力需求进一步增大,出现了雇染匠、研匠“往来成群”的现象,在织造、染色和平整等流程上的分工也越来越细。棉纺织产品不再停留在自给自足的小农范畴,而是大量投入市场销售,迎合了明清时期日益增长的人口需求,棉布成为“寸布皆有”的主要布料,并远销海外。

材料二   近代开埠通商以来,洋商凭借雄厚的资金及本国国家权力为后盾,使我国棉花贸易基本落入外人之手,而华商大多资本短缺,金融周转不灵难以与洋商抗衡。近代国际市场棉花贸易日益标准化,且一般采用国际通行的机器打包,棉包密度有严格规定,而中国市场棉花贸易缺乏量化标准,打包的形色也颇有参差,部分棉商甚至为了谋求利益,人工掺水掺杂。洋商在航运交通上的优势大大缩短了交易周期和经营成本,而这也使得华商望其项背,加之战争对船只、火车运输的阻断“贸易几至完全停顿”的现象偶有发生。然而在国际贸易大背景下,在华洋行为华人棉商提供了模仿和学习的机会,棉业公会相继确立,业务涵盖了从国内贸易到国际贸易,从零收贩运到加工业务,从设行收花到居间介绍。

——摘编自于新娟《近代国际化背景下的江南棉商》

材料三   随着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相关企业、行业在全球市场主导之争也日益激烈,一些西方国家利用长期以来形成的国际话语权体系和企业价值体系进行“围追堵截”的现象屡见不鲜。

西方某些组织、企业捏造所谓“强迫劳动”来抹黑新疆棉,其真实意图是利用自身影响力破坏我国棉产业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新疆棉产业只要保持信心和定力,不断转变经营观念,并采用有力措施加以应对,就一定能打破某些西方国家别有用心的“魔咒”,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摘编自牛方《新疆棉事件:热搜之后的冷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棉花革命的特点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中国棉花贸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疆棉事件的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