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0年,苏俄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顷,只及1913年的86%。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面包、肥皂等最基本的物品都十分缺乏。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频繁发生。俄共(布)十大 后,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4月,政府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中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个数字比原定的1921-1922年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中国是一个农民占全国人口80%的国家,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经过“文化大革命”,随着人口总数的激增,农民人均分配的口粮和现金不但没有增加,反而比1957年和1965年还略有减少。陈云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先把农民这一头安稳下来……摆稳这一头,就是摆稳了大多数,七亿多人口稳定了.天下就大定了。”1979年6月18日,第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会议休息时,万里找陈云说:“安徽一些农村搞起了包产到户,怎么办?”陈云回答;“我双手赞成。"之后,万里又同邓小平淡。邓小平说;“不要争论,你就这么干下去就完了,就实事求是干下去。”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俄两国农业新政策的相同点。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农业政策调整的历史意义。
2 . 家书是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的载体,反映了普通个体的生命历程,也折射了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张丁 《家书中的改革开放记忆》


选取一封家书,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反映的历史事实进行合理解释。
3 . 下表是1978—1990年中国农业发展变化表。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时间农业总产值(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1397133.6
1990年7662.1686.3

A.社会主义改造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是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家园。从古到今,乡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材料一 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相比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耕种灭裂(草率、粗略),种而不莳(移栽),俗名漫撒”。荆湖南路的西岸地区,“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盖史谓刀耕火种也”。在许多地区,“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另外,宋政府财政吃紧,急于敛财,往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

——摘编自全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材料二 1933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开始进行农业建设运动。在农村复兴委员会大力倡导下,国民政府裁废苛捐杂税5200多种,但由于财政吃紧,执行不力。面对灾荒,政府用“灾民之壮者”修路、垦殖、生产,并十分重视灾后并发症的防治,以期弥补传统救灾方式的短效和低效。1934年行政院设计《农村合作社章程》,推动农民之间的合作。这场运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收效甚微。

——摘编自王军《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研究(1933-1937)》

材料三 80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地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1984年邓小平考察江苏,当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他受到鼓舞,从中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据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的原因及意义。
2019-05-08更新 | 139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龙岩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3月份适应性考试(线上)历史试题
5 . 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号角最先从农村响起,它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
A.实现统一经营,适应国家工业化要求
B.改变土地所有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
C.实行包产到户,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发展乡镇企业,推动农村现代化建设
2019-04-22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等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下列对联中,反映我国20世纪80年代农村社会状况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
C.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打开国门汇纳天下,融入世界复兴中华
2019-04-22更新 | 47次组卷 | 2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上杭县第一中学等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一家人种几亩田地的土地经营模式,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在国外一个人就能做好的事情,就能种的田地,到了中国却需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来完成。这样的低效率自然造成了农民的贫苦。这反映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符合自给自足的农业传统
B.造成土地所有权的分散
C.亟需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D.忽略了人口众多的国情
2019-08-14更新 | 2724次组卷 | 4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基本的形式是“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但后来中央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绝大多数地方的农民采用的是“包干到户”。这是因为
A.“包产到户”脱离了社会主义轨道
B.“包产到户”并未改变所有制形式
C.“包干到户”更能调动生产积极性
D.“包干到户”实现了“耕者有其田”
9 . 1985年1月,国务院发布政策指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这一调整
A.有效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B.使农民的负担大大减轻
C.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活跃D.标志着农村改革的完成
10 .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在田福堂看来,他的“痛苦”是因为“散伙”的做法
A.违背了共同致富的愿望B.改变了公有制的性质
C.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脱离了当时农村的实际
2019-01-30更新 | 2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3届福建龙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查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