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 道试题
1 . 1961年3月,安徽省委决定试行“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田间管理责任制,到秋末,施行的生产队在全省占比85.4%。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调查报告说:“责任田是目前经济困难地区增产粮食的最好办法。”这说明
A.安徽最早实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决策层尝试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C.农民土地的小私有属性并未改变
D.责任田措施基本克服了平均主义
2 . 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B.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
C.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D.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
2017-02-17更新 | 590次组卷 | 25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州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
3 . 1978年后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村民对土地的承包期限30年不变。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有效维护农民利益B.有违效率与公平的原则
C.制度僵化急需改革D.对农民土地物权的确认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王景)先是,百姓不知牛耕,致地力有余而食常不足。郡界有楚相孙叔敖所起芍陂稻田。景乃驱率吏民,修起芜废,教用犁耕,由是垦辟倍多,境内丰给。是岁,牛疫。京师及三州大旱,诏勿收兖、豫、徐州田租、刍稿(汉代的一种税收),其以见谷赈给贫人。

——摘自《后汉书》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在某些地区,洋纱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新中国不同时期国民经济成分比例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发生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深刻变化,并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5 . 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个农民面对一张契约神情紧张地按下血红的指印,并人人发誓:宁愿坐牢杀头,也要分田到户搞包干。这份包干契约,被认为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枪”。小岗村的做法(   )
A.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是农村历史性的变革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D.否定了人民公社体制,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弊端
6 . 顺口溜是民间流行的一种口头韵文,承载着时代脉动的气息。以下是某地曾流传的顺口溜,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踢得好,砸得对,一村一个革委会”
②“深翻二尺五,麦秸能打鼓,深翻三尺三,麦秸做扁担”
③“吃有油,穿有绸,住有楼,还有余钱去旅游”
④“骑着摩托满街跑,乐坏王庄小大嫂,联产计酬发了家,多卖粮食买手表”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④①②③
2016-11-27更新 | 163次组卷 | 40卷引用: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1993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
C.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D.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
8 . 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中国的一句谚语“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
A.适应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
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
2016-11-27更新 | 542次组卷 | 18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万科、联想、海尔这几个在中国风云驰骋的企业都诞生在1984年。这一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下海经商”浪潮。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公私合营的全面展开
B.家庭承包责任制开始推行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0 . 新中国成立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的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缓解了粮食紧张状况
C.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D.广东率先进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