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乡镇企业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更为深刻的变化。…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1年或1982年,在最贫困的省份中,90%以上的家庭以户而不是以生产队为单位负责耕种以前的集体土地。这项制度在较富裕的省份中也日益推广开来。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摘编自(美)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材料二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

——摘编自宁可主编《中国经济发展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史实与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密切相关?文中的“这项制度”指的是什公?该制度的实行产生了怎样的直接效果?
(2)材料二中的中共十四大召开于何时?为什么说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标志着“改革进入到了新阶段?
2019-12-26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19-2020年高二合格性考试历史模拟试题5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后稷曰:“所以务耕织者,以为本教也。”是故天子亲率诸侯耕帝籍田,大夫士皆有功业……后妃率九嫔蚕于郊,桑于公田。是以春秋冬夏皆有枲(xǐ麻的雄株)丝茧之功……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

——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主要经营方式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自耕农经济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材料二:(出朱雀门)以南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2)材料反映了北宋东京城市发展的哪些特点?试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20世纪80年代初,农业生产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城乡差距曾一度缩小,但到90年代后期,城乡差距再一次拉大。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的影响,虽然一部分劳动力流动到城市或者乡镇企业工作,农村农业劳动力人数在这一时期继续增加,但是农业就业人数占农村就业比重从1978年的90.75%变为1991年的80.29%。农业增加值占农村增加值的比重从1978年的83.1%变为1991年的64.24%,到2008年,这一比重达到最高峰,接近28%。

——摘编自《现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从二元结构到四元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2019-08-1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七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时间年均增长率(%)
1953~1957年4.5
1958~1962年4.3
1963~1965年11.1
1966~1970年3.9
1971~1975年4.0
1976~1980年5.1
1981~1985年8.1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二 伴随着第二次科技革命,美国新发明的农机具大量出现并广泛应用,到1899年,近7万项农机具发明和农业技术得到美国专利局认证,仅播种机就达到9156项。1862年颁布《莫里尔土地法》,政府拨地资财建立农学院。同年,美国建立农业部并坚持科研导向。1887年通过《海契法案》,展开建立高效农业产业的相关研究。各地纷纷举办农业展览会、组织农业协会、发行各种农业杂志,推广农业科技。1914年,国会批准《史密斯——利弗法》,从法律上确认此前的各种农技推广工作,并将它们纳入联邦、州、县三级管理结构中。

——据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表中的相关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及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评述美国政府在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举措。
2019-05-0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校级联考】福建省宁德市六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合考试
4 . 工业化道路的选择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发展前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早期主要民族企业一览表(部分)

企业名称地点资本雇工所用机器或产量
继昌隆缫丝厂广东南海l万元700人使用蒸汽动力
贻来牟机器磨房天津7万元10人机器磨面
通久源轧花厂宁波5万两400人新式轧花机40台
宏远堂机器造纸公司广州15万两每周产纸40吨
燮昌火柴公司上海5万两800人日产火柴50箱

——摘编自林丙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工业化道路的问题……从制度选择的层面去考察,在世界范围内,无非有两条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从方法或具体路径选择的层面去考察,按照陈云的说法:“工业化不外三条路:重轻并进,先重后轻,先轻后重。

——沙健孙《毛泽东思想通论》

材料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初期工业化建设的规划。
(3)材料三的粮食产量变化得益于哪一改革措施?该措施对我国农村经济有何影响?

2019-05-0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河北省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69年,晁错给汉文帝上《募民实边书》,提出:“守边备塞,劝农力本,当世急务二事。”

——《汉书·晁错传》

三国时曹操说:“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秦人以急农兼天下,孝武(指汉武帝)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

明朱元璋下令:“兴国之本,在于强兵足食……若兵食尽资于民,则民力重困,故令将士屯田,且耕且战。”

——《续文献通考·田赋考·屯田》

材料二   到了民国时期,一些参政的思想家借鉴国际经验并根据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设计和促成了1930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但由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以该《土地法》为制度基础建立的“公营垦场”,并未成为建立新型土地关系的试点,也没有促成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而是用于安置流离失所的难民。即便如此,垦殖管理机构根据法律条文购买私有荒地的做法,基于土地的公共属性对私有权施加的限制,组织实行以家庭为单位的耕作方式,以及协助耕作家庭获得无息贷款和地租减免等措施,都为日后中国台湾地区的土地制度改革积累了经验。

——摘编自朱玲《中国农业现代化中的尝试:国有农场的变迁》

材料三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农垦系统……绝大部分国有农场都开始实施类似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职工家庭承包经营方式,通过承包租赁形式将土地生产资料配置给职工经营。……国有农场“大规模的家庭农场显示了现代化的风范和效率”。这种农场的特点实际上是科技化、大马力机械化、最大限度地节约劳动、最大限度地节约土地的典范。大部分农场实行与农村相似的家庭承包经营,通过合同建立职工与农场的合约关系。除此之外,农场的土地制度安排也为其经营方式改进提供了灵活空间,一部分农场超越家庭分散经营形态,采用各种形式的组织化经营方式,带来经营效率的提高。

——摘编自桂华《土地制度、合约选择和农业经营效率——全国6垦区18个农场经营方式的调查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屯垦的主要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国民政府《土地法》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国有农场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6 . 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是各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规定,由政府调节工业生产中的问题,各个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王斯德《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1935年4月1日,蒋介石列举发展经济的八条纲要,即“振兴实业”“鼓励垦牧”、“开发矿产”“提倡征工”“促进工业”“调节消费”“流畅货运”“调查金融”。此后,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国家挽救国难”的十项措施,目的是为了“尽人力、辟地利、均供求、畅流通,以谋国民经济之健全发展”。

——摘编自周绍英《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经济建设举描述评》

材料三: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我认为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这样会给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人民的生活及福祉造成极大困难。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复兴之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罗斯福总统在复兴工业方面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他的政策对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1935年国民政府采取了哪一重大经济决策。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呈现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道路”的主要表现各有哪些?
2019-06-08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师范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7 . “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而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是其核心问题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电影《天仙配》歌词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

材料二(英国)汤申家族最重要的收入来源是出租牧羊场。16世纪初,该家族出租了16个牧羊场。……汤申家族还按照资本主义方式从事经营活动。1516年,该家族养羊数量达1.8万只,从中得到了丰厚的收入。

—摘编自沈汉《英国土地制度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汤申家族拥有的牧场较多,可能与当时英国什么经济运动有关?这一运动对英国社会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材料三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授权农业部长,通过同生产者签订和对参与播种面积控制计划的农场主付以直接补贴的方法,使农场主自愿减少农产品的播种面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一般是政府根据市场需求每年确定和公布某些农作物下一季度的播种面积。凡是农场主同意者,便与政府签订合同,就可以得到优厚的补贴。……1936年2月国会通过《土壤保持和作物调配法》。该法以土壤保护的名义,即通过给土地休耕的农场主休耕补贴,换得他们放弃种植,削减粮食生产。

(3)材料三反映了美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根据材料三,概括美国政府制定的具体的农业调整政策是什么?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我要明确告诉乡亲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胡锦涛考察安徽凤阳小岗村时的讲话

(4)材料四的讲话中涉及的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措施是什么?它有何重大意义?

2018-09-01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化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新时期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对国有企业改革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并不断出台政策与措施推进与深化改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这几年城市改革的试验充分表明,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经验同样适用于城市。为了增强城市企业的活力,提高广大职工的责任心和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必须在企业内部明确对每个岗位、每个职工的工作要求,建立以承包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材料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其基本特征包括:

一、产权关系明晰,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权。

二、企业以其全部法人财产,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出资者按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的权益……企业破产时,出资者只以投入企业的资本额对企业债务负有限责任。

三、企业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经营……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职工之间的关系……

—摘编自《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材料一中“基本经验”具体指的是什么?党在新时期的改革道路与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存在怎样的相似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按下方第①点的概括样式,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补充完整。(每点概括的字数不超过8个字。)①产权明晰、②、③、④。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适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国内政治背景。指出此次会议通过的决定对推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

9 . 安徽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徽商、徽学及小岗村名闻天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位置上占有一定的优势。然而在农耕文明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山多地少的环境无疑是一种劣势。历史上,徽商一次次地从这里别离家乡:“过山又过岭,一脚到杭州。”
徽商以儒商自居,经营致富后常常资助家人读书,据“中国第一状元县”《休宁县志》载:“明代徽州56万人口,书院多达54所。中国总计800多位状元中19位产生于休宁。”这些徽州人考取功名后,往往知恩图报,庇护徽商。                                          
—一摘编自纪录片《徽商》
材料二 程颢、程颐和朱熹的祖籍均在徽州歙县篁墩,故徽州被称为“程朱阙里”。从南宋前期至清乾隆年间,他们开创的经典理论在徽州维系了600多年,对徽州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宋元明三代,徽州出了不少民族志士,表现了坚贞不屈的气节,与这一理论密不可分。但是,这一理论讲究忠君孝亲、男尊女卑、丧制礼服、修祠续谱、建坊树碑等,致使大批的“贞女烈妇”、“孝子贤孙”为传统礼教而殉身,在程朱桑梓之邦又结出了许多恶果。同为徽州人骄傲的胡适及其战友为此进行了猛烈批判。                                                          ——摘编自《徽学研究》
材料三 小岗村的传奇人物严俊昌这样口述自己经历的那段历史:“从1959年,我们这里就有饿死人的事情了……我再三考虑,究竟小岗走什么路能行?怎么救自己的命?我去找村子里几个灾荒年没有饿死的老头子。……当时有不少人咳得吐血,我也咳血,一咳嗽就吐血。他们讲,都饿得吐血了,要活命,只有分田到户。……”
当前口述历史方兴未艾,史学界有这么一种看法,认为口述历史是不能用的:人都有一种表演欲,这样说出的话,是很难作为依据的;有很多话不敢说,或因多种原因不愿回忆;时间久了,往往出现记忆性错误。……                                             
——摘编自《口述历史》第二辑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徽商兴起的条件,分析与“状元”相关的选官制度的优越之处及在这一制度影响下徽州人对经商、读书、做官三者之间关系上的认识。
(2)依据材料二分析指出程颢、程颐及朱熹等人开创的“经典理论”是什么及其对徽州社会文化产生的双重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胡适及其战友进行的“猛烈批判”及其重大价值。
(3)依据材料指出小岗村村民开创的农村经济制度,分析口述历史具有的优势及其局限性,谈谈你对如何克服这些局限性的看法。
2016-11-18更新 | 8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2011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六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10 . 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953——1985年中国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3-1985年期间两次农业总产值增长高峰出现的时间并分析原因,比较其经济大背景的不同之处。
2016-11-18更新 | 683次组卷 | 1卷引用: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海南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